讓“從0到1”在中心城區誕生 “顛覆性創新”來到深圳羅湖|何以新羅湖⑧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從0到1”的技術創新和轉化落地如何在中心城區誕生?深圳的做法之一是內聯外引。

2月的最後一天,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在羅湖設立,一時引發熱議。

2月28日,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深圳市羅湖區舉行。據瞭解,該中心由羅湖區人民政府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所謂“顛覆性創新”,由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在1995年最早提出,並在其著作《創新者的窘境》中詳細闡述。

顛覆性創新技術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爲其提供了一套即使是規模較小、資源較少的科技公司也能夠成長,甚至挑戰大型企業的方法論。並因其影響過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人而聞名。

在中國,顛覆性技術創新近年來成爲不少城市競逐科技創新高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新思路。上海、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陸續揭牌。

不過,在深圳,主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中心爲何落地在以服務業見長的羅湖?

“顛覆性技術創新是重大前沿技術在重大戰略領域的開創性轉化應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說,它是從科學到技術、到產業的長跑,要全生命週期深度賦能而不是簡單管理。

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即遵循“地方政府+國家創新中心+風投機構”的搭建模式,由羅湖區人民政府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在這個組合中,既有專業的科研團隊挖掘顛覆性技術項目,也有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相應的產業基金扶持,共同爲顛覆性技術落地提供全鏈條的系統性服務。

據瞭解,該中心將通過導入國家級、市級優質平臺資源,加速顛覆性技術的創新與成果轉化,深度挖掘和培育具有巨大潛力的顛覆性技術,多方聯動助推深圳打造成爲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高地。

根據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的要求,顛覆性技術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戰略技術。這類技術“前無古人”,如同走進“無人區”的勇者,但是其成功轉化落地卻會極大地改變產業地圖。

從全國來看,將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技術變量轉化爲產業轉型的經濟增量,已經成爲國內不少城市的共識,一場競速也早已於無聲中展開。

如,2024年10月,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集研發、試製、培訓、交流、展示等功能爲一體;當年12月,上海提出設立顛覆性技術創新專項;2025年,武漢“新春第一會”提出,到2027年培育顛覆性技術項目200項以上,在武漢落地孵化創新型企業50家以上。

在這場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的競逐賽中,深圳羅湖已然入局。

克里斯坦森最初提出顛覆性技術時,聚焦點即是這類技術能夠補充現有市場的需求缺口。也就是說,顛覆性技術創新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應用”。

此前發佈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高度關注可能引起現有投資、人才、技術、產業、規則“歸零”的顛覆性技術。

由此,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底層邏輯是讓科技創新真正地推動產業創新,以問題和需求爲導向的顛覆性技術創新也必然帶來產業的進步和變革。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成立的同時,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研究中心同步成立,這將進一步助推相關項目在深圳落地。

相隔千里的兩者將建立起“1+1”聯動的工作模式。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像是一個“孵化器”,挖掘、培育深圳具有顛覆性潛力的項目,並推動這些項目納入國家顛覆性項目庫。

同時,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也會對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進行反哺,從覆蓋全國專項項目庫中挖掘符合深圳定位項目,推動其落地深圳,進行轉化。

作爲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的所在地,羅湖既可以藉助前者的吸引力形成項目集聚,也可以在“反哺”落地過程中憑藉“身位”獲得優勢。

近年來,以第三產業見長的城區紛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羅湖也不例外。曾以商貿、服務業爲支柱產業的羅湖在近兩年不斷加碼戰略性新興產業,此番落地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也將爲其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新的變化和機遇。

2025年1月,羅湖八屆三次黨代會上提出“以產業轉型升級爲重點,重塑動能、培育勢能”,將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空天、細胞基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定位爲“主攻賽道”,而這些主賽道同樣充滿“顛覆性”。

這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的重點領域相一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中心成立現場瞭解到,位於羅湖雲啓國際科技金融中心的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將在羅湖產業轉型升級之下,重點挖掘和服務符合羅湖“2+2+N”產業方向的創新型企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值得關注的是,羅湖不僅是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的“落腳點”,也是助推顛覆性技術催生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參與者和共建者。

對於初創企業或是尚處於萌芽和成長階段的技術創新成果,要實現最終的落地轉化,不可或缺的是“耐心”。

“重大顛覆性成果、技術突破,我們不問貢獻,直接給予支持。”羅湖投資促進局局長黃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

記者瞭解到,作爲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所在地,羅湖將針對處於不同階段的項目給出相匹配的支持,推出涵蓋政策、人才、場景、資本、空間五大維度的政策舉措,全面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首先是政策方面,羅湖在重點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生命健康領域將分階段給予扶持。比如通過算力券保障人工智能企業算力支出;遴選生命健康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團隊,在研發階段按照不同的里程碑支持。同時,對於屬於重大平臺、重大技術突破、“卡脖子”項目,不問貢獻,直接給予支持。

在資本支持方面,針對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羅湖與深圳擔保集團及旗下深擔創投、深擔金融,聯合京津冀中心,專項推出總規模50億元的“深圳顛覆性技術基金”及“顛覆性技術貸”。

記者瞭解到,“深圳顛覆性技術基金”總規模10億元,將重點集中投向納入國家顛覆性技術重點專項項目庫的硬科技項目,涵蓋人工智能與信息系統、生命健康等六大領域。除此以外,還有總額高達40億元“顛覆性技術貸”,單家企業授信額度最高可達1億元。

另一方面,綜觀世界上的“創業聖地”,無論是硅谷還是中關村,吸引年輕創業團隊的一大特點就是濃厚的創新氛圍和包容的創業環境。

羅湖則爲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配備了專屬的孵化器空間,對於符合羅湖產業方向的初創型企業,提供入駐前兩年最高300平方米產業空間的免租優惠。

蛻變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從空間到場景到政策的系列加持下,生長於羅湖的顛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