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製藥行業 中國也在顛覆性創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5日文章,原題: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企業製造了一款擊敗全世界最暢銷藥物的新藥 中國的深度求索(DeepSeek)震驚世界,該公司以令人難以置信的低成本實現創新。但這種顛覆性的創新趨勢並不僅限於“大型科技企業”行業:它也悄然發生在製藥行業。去年9月,康方生物通過其研發的抗肺癌新藥震驚生物技術行業,這是一家僅成立十多年的鮮爲人知的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在中國進行的一項試驗顯示,這款名爲依沃西的新藥擊敗可瑞達,後者是默克公司研發的一款爲這家美國巨頭帶來1300多億美元銷售額的藥物。頂尖醫學論壇世界肺癌大會發布的臨牀數據顯示,接受康方生物新藥治療11.1個月後,患者的腫瘤纔開始再次生長(即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爲11.1個月——編者注),而接受可瑞達治療的患者的該時間段爲5.8個月。當時,儘管專家表示這無異於中國藥企的分水嶺,卻幾乎沒有引起行外人士的注意。但在今年早些時候深度求索的巨大成功引發國際社會競相關注中國開展的各種創新後,這一切才發生變化——中國創新在全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康方生物首席執行官夏瑜說:“我確信中國生物技術行業將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上世紀80年代時,中國的大多數藥企仍是國企。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中國生物技術企業都是主要複製現有藥物,即生產仿製藥。但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藥企已經開始創新研發可與西方產品競爭的更先進藥物。這些藥企還與西方合作伙伴簽署大量許可協議以將其產品銷往世界其他地區。匯豐前海證券本月早些時候發佈的一份研究簡報指出,中國正在成爲整個醫藥行業的創新中心,許可交易數量已從2017年的46筆躍升至去年的200多筆。該公司表示,2017年的總交易金額僅爲40億美元,而去年躍升至570億美元。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醫療保健研究董事總經理崔翠表示,得益於中國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外國投資和充沛的國內人才等因素,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研究能力和開發效率都在迎頭趕上。“過去,(中國生物技術企業)被認爲只是模仿者,但未來它們或許能與全球一流藥企相競爭。”(作者Wayne Chang等,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