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瑜珈6分館無預警停業 法務局:必要時發動假扣押程序
「全真瑜珈健身」23日在臉書公告,雙北、桃園共6間分店將於近日暫停營業。臺北市法務局表示,將於26日舉辦行政調查會議,請全真公司說明營運計劃、退款與賠償計劃,必要時由消保團體向全真發動假扣押程序 。(翻攝自google maps)
新加坡連鎖健身房「全真瑜珈健身」23日宣佈雙北、桃園共6間分館暫停營業,引發不少民衆關注。北市議員陳宥丞表示,北市法務局應即前往各分館稽查,督促業者提出退費或補償方案;陳重文則說,應集中受理受害民衆提供法律協助,並研議團體訴訟及假扣押,避免業者惡意脫產。法務局迴應,將於26日舉辦行政調查會議,請全真公司說明營運計劃、退款與賠償計劃,必要時由消保團體向全真發動假扣押程序。
全真瑜珈健身23日在臉書粉專表示,因內部營運與調整人力尚在協調中,將於近日暫停或調整部分場館的營業時段。目前古亭館、天母館、中和館、汐止館、桃園館及敦南館將暫停營業;小巨蛋館、南港館、內湖館、中壢館、臺中館、嘉義館及臺中瑜珈舞蹈館則調整營業時間。
陳宥丞指出,由於健身休閒產業涉及龐大的會員數與長期契約,一旦業者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影響範圍極大,如今全真瑜伽的營運狀況已引發民衆恐慌,已有百件以上的消費爭議涌入,凸顯這不只是單純的商業調整,而是涉及大規模消費者權益受損,消保官立應即前往各分館稽查,督促業者提出退費或補償方案,並確保處理過程合法合理,如規模持續擴大,法務局也要提供民衆團體訴訟等協助。
陳重文表示,過去已發生過民衆繳交高額會費或購買教練課程,卻因業者突然倒閉求償無門,如今有可能再次重演,也凸顯出健身產業在預收款履約保障、契約規範與政府監管上存在重大缺口,現行定型化契約雖有部分保障規範,但仍有再精進的空間,尚無法避免消費者在面對業者倒閉時求償無門。
陳重文說,法務局應開設專責窗口,集中受理受害民衆退費申訴並提供法律協助,並協助研議團體訴訟及假扣押等行動,避免業者惡意脫產;體育局則應盤點全市健身房經營情況,並就潛在風險提出監管方案,同時向中央建議修法,將健身房預收款履約保險或信託機制納入強制規範,若中央短期內無法落實修法,北市應率先透過自治條例建立履約保障制度,確保會員與教練課程費用獲得基本保障。
法務局表示,將會同體育局於26日舉辦行政調查會議,請全真公司詳細說明部分分館突然暫停營業,及其中部分分館又在一日後增設使用限制的情況下恢復營業原因,還有公司對於各分館後續的營運計劃,與後續退款與賠償計劃。
法務局簡任消保官葉家豪呼籲,全真仍應主動積極面對消費者訴求,倘全真最終確已無法繼續經營場館且未能支付消費者退款者,本局將商請消保團體承接團體訴訟,必要時由消保團體向全真發動假扣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