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四分之一消費爭議案在北市 6人年消化逾2000案

臺北市承擔全國近四分之一的消費爭議重擔,法務局編制僅有六位消保官,現職更缺一人,每人每年平均需處理近600件爭議案。圖/北市法務局提供

臺北市承擔全國近四分之一的消費爭議重擔,法務局編制僅有六位消保官,現職更缺一人,每人每年平均需處理近600件爭議案,讓消保官笑稱「連小朋友都不相信」,工作中不但扮演業者與消費者間調和劑,日常稽查還要「諜對諜」檢查多元消費下是否暗藏陷阱壓力不小。有消保官呼籲,須提升福利才能留住更多專業人才。

依照編制,臺北市政府共編制有6位消保官,但根據統計,全臺灣每年發生消費爭議案有近4分之1發生在臺北市,每位消保官每年必須處理近600件消費爭議案,工作量比其他縣市來得更大,今年更陸續出現轉任、調職,目前僅有5位消保官,引起各界關注。

北市消保官陳盈全表示,每次到校宣導提到「6個人一年處理兩千多件案子」,臺下學生都會發出驚呼。陳指出,外界以爲「朝九晚五」公務員,但實際上包含協調案件、例行稽查、年節或專案稽查、跨局處聯合稽查等,週末、夜間消保官都要出勤,每日加班1至2小時是常態。

陳盈全表示,消保官最重要工作就是協調跟稽查,他形容,這兩項任務看似簡單確非常依靠經驗,如何在協商或稽查過程中與業者「諜對諜」,特別是在消費手法越來越多元的時代,不少業者熟悉消保官臉孔,一看到人就會互通訊息提醒,稽查往往需喬裝或由其他同仁先探查,特別是在商場與旅展更爲明顯。

「開罰也不是大家的終極目標」陳盈全表示,理解每個人都要爲生計努力,很多時候稽查更多是要輔導,說服業者避免觸法,近年興起的「一番賞」、前陣子爆發多起「全真瑜伽」消費爭議案,很多都是在來回輔導解決爭議,讓業者能夠坐下來與消費者協商,這些都是透過經驗與專業累積去溝通,打造公平透明消費環境。

消保官職業病也會帶到日常生活中,陳盈全分享,下班日常採買也會特別注意標價,若有與標價不符狀況,也會適時提醒業者,「做消保官不只幫大家更是幫自己」,每個人都會有成爲消費者的時候,只要站在他人角度去想,做這份工作就會充滿熱忱及意義。

面對現階段制度與挑戰,一名曾在曾擔任北市消保官專業人士直言,薪資與福利制度提升纔是首要目標,現行消保官薪資待遇僅比照一般的法制人員,沒有額外特別加級,但在臺北市工作壓力大、媒體曝光度也高,呼籲政府單位應去思相關福利加碼或提高待遇,吸引更多優秀專業人才。

臺北市承擔全國近四分之一的消費爭議重擔,法務局編制僅有六位消保官,現職更缺一人,每人每年平均需處理近600件爭議案。圖/北市法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