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還有992億元祖產無人繼承 專家揭破解公式能解套

早年因人口登記問題,導致許多土地無人繼承。圖僅示意,與新聞無關。 記者黃羿馨/攝影

多年無人繼承的土地,只是卡在登記問題、家族內鬥或是費用誰出等關卡無解,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臺仍有近5千戶建物、超過7萬2千筆土地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總面積約3,400公頃,估算市值高達992億元。專家指出,這些「沉睡資產」多年無人處理,但只要找到破解方式,仍有機會活化。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舉例,近期一件實際案例中,繼承人原本遲遲無法處理祖產,直到找來買方、配合仲介協助,以及善用法律途徑,才成功突破僵局。

鄭文在指出,這宗土地繼承案中,雖然繼承人多數早已失聯或彼此不來往,但經過統籌規劃,順利依據《土地法》第34條之1啓動「多數決處分機制」,也就是說,只要應有部分達三分之二的繼承人同意,就能合法出售整筆不動產。

然而,前提是必須先完成繼承登記。鄭文在說,因被繼承人過世已久,後代子孫中可能有人被收養、出養,身分必須一一釐清,製作完整的繼承系統表,才能順利辦理登記,這也是許多繼承案件停滯的主因。

祖產繼承常卡關 先有買方、協助處理手續與費用是關鍵

至於外界最擔心的遺產稅問題,不必過度憂慮。鄭文在分析,根據《稅捐稽徵法》第21條,若逾期7年以上未申報,通常已超過核課期間,等於免繳遺產稅,這對老祖產的繼承是一大利多。

該案在成功登記爲公同共有後,原本不理會的繼承人見有實際利益可分配,紛紛現身爭取權利,很快就集滿超過三分之二的應有部分,完成「多數決」的條件。

鄭文在說,原本只是依法程序,寄出存證信函給剩下兩位不同意出售的共有人,詢問他們要不要優先買下土地,沒想到其中一人動作超快,沒回信,卻偷偷跑去地政事務所先申請領取土地權狀,搶先一步主張優先購買權,結果整起買賣案大轉彎,原本談妥的買方只能認賠退場,拿回已經付出去的第一期款項,土地最後改由這位共有人買下來。

鄭文在提醒,祖產繼承常因家族糾紛或程序複雜卡關,但只要有買方出現、並願意先協助處理繼承手續與必要費用,往往能促成大多數繼承人合作,無論是區段徵收、重劃或一般買賣,只要資產價值夠高、後續分配合理,就有機會讓多年未繼承的土地成功活化,不再白白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