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350萬人膝關節退化 醫曝3大警訊要注意

藝人王彩樺(中)2日出席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衛教記者會,與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患者,及衛福部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醫師黃錦前(左一)、輔大醫院骨科醫師張書豪(右ㄧ)一同提醒大家及早保養,儘早治療,讓雙腿保持靈活一起守護健康。(陳俊吉攝)

全臺逾350萬人膝關節退化,70歲以上盛行率高達7成。醫師指出,老化、肥胖、運動傷害都可能加重膝關節負擔,若出現「久坐起身感到痠痛、膝蓋疼痛、發出喀喀聲」3大警訊,就可能已嚴重退化,應特別留意,儘早接受復健、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輔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書豪說明,臺灣退化性膝關節炎盛行率約15%,70歲以上更高達70%,且女性好發機率高出3至4倍。老化、年輕時受傷、肥胖,或長期搬運重物、運動傷害、姿勢不良等慢性創傷,都可能加重膝關節負擔,造成退化。

藝人王彩樺(中)2日出席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衛教記者會,與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患者,及衛福部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醫師黃錦前(左一)、輔大醫院骨科醫師張書豪(右ㄧ)一同提醒大家及早保養,儘早治療,讓雙腿保持靈活一起守護健康。(陳俊吉攝)

張書豪指出,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僵硬、腫脹、發出喀喀聲,嚴重可能變形、出現O或X型腿。治療部分,輕度階段可透過物理治療、復健、輔具協助;中度則可使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當情況持續惡化,進入重度階段,則可考慮膝關節置換手術。

一名70多歲鄭先生分享,6、7年前膝蓋開始會有「喀喀」聲,有時走路會痛,直到今年就醫檢查,才發現自己的半月軟骨早已裂開、磨損嚴重。醫師建議下,選擇進行「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如今生活恢復正常,能打拳、運動、單腳站立。

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錦前說明,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中,約8至9成患者都是「內側軟骨」磨損,韌帶及外側軟骨保持良好,這是因爲站立時,約6成力量是由膝蓋內側受力。此類族羣適合使用「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能保留75%健康組織,只須替換關節中壞掉部分,術後恢復期短、關節活動更自然。

藝人王彩樺今日出席記者會,分享保養膝蓋關節秘訣。(李念庭攝)

藝人王彩樺今日也出席記者會分享,自己長年拍戲、主持節目,都是3、4小時起跳,且穿着10幾公分的高跟鞋久站、走動,有時還要「綜藝摔」做效果,長年下來腳難免不舒服,尤其膝蓋是最操勞的部位,因此平時很注重保養,透過拉筋、伸展、補充營養,維持膝蓋肌力。

黃錦前提醒,針對關節炎患者,不建議頻繁蹲姿、跪姿、頻繁上下樓梯,平時可透過「坐着擡腿活動膝蓋、站立踮腳」2招進行居家保養。若出現3大警訊,包括久坐站起時膝蓋特別痠痛,需要先「熱機」走個5分鐘肌肉才正常、膝蓋疼痛、膝蓋出現腫脹積水而發出「喀喀聲」,就應格外注意。呼籲民衆有膝蓋問題,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