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大火車站暑運服務上新亮點多

朝陽站交通樞紐網約車服務區引入色彩分區管理 北京站志願服務流動車

學生遊、親子游、避暑遊……2025年暑運開啓已有半月。持續攀升的氣溫擋不住出遊熱度,北京各大火車站的客流量始終居高不下。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個火車站區發現,面對氣溫、客流“雙高”壓力,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與國鐵北京局推出了一系列服務升級舉措,包括升級網約車服務區、擴大保潔服務範圍、精準調控站內溫度等,讓旅客夏日出行變得更順暢、更清涼。

交通接駁

網約車服務區有編碼乘客與司機“秒對接”

旅客乘火車抵達北京後,能否快速找到網約車、順利選擇排隊人數最少的出租車調度站,成爲體驗“北京服務”的首要環節。色彩編碼的精準匹配、短途業務的供需平衡、數據賦能的智能調度……在北京朝陽站,網約車服務區通過“換新升級”,使“人車匹配”效率提升了30%,讓旅客進京後的“第一公里”順暢無比。

據瞭解,今年暑運以來,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B2層網約車服務區日均進出車輛達3500輛,7月13日週末高峰更突破5000輛。如何實現旅客與車輛的快速匹配,成爲管理方的重點課題。

7月14日下午,從瀋陽返京的旅客張毅乘坐G3612次列車抵達朝陽站,在打車軟件上定位時,他發現訂單信息中的出發地點除了“朝陽站交通樞紐B2層”,還新增了“5號上車點”的標註。走進網約車服務區,張毅驚喜地發現這裡已煥然一新:安全護欄升級爲黑色,A、B兩條通道分別用橙、藍、綠三色劃分出三大區域,每個區域標註數字編號。“訂單顯示5號上車點,對應藍色區域,找車一下子有了方向。”在理解了顏色分區的妙用後,張毅僅用幾秒就找到了車輛,“色彩加編號,再加上已有的智能候車屏,找車又快又準”。

北京朝陽站地區管理辦公室安全秩序科科長曹明爭介紹,此前朝陽站交通樞紐的網約車服務區已經推出了智能系統,每當有網約車駛入B2層候車區,廣播系統就能自動識別並播報車牌號,“智能候車屏”上還可以顯示進站車輛的車牌號,提醒旅客準備上車。此次網約車服務區再次升級,通過色彩分區、加固護欄、完善智能尋車系統,構建起更高效的候車網絡。

“我們在網約車服務區內,劃分出123區(橙)、456區(藍)、789區(綠)三大專屬候車區,乘客只需在手機訂單界面確認分區代碼,便能如精準導航般直達對應區域。司機接單後也能迅速定位乘客,極大壓縮了無效溝通與尋路時間。暑運以來,這裡網約車的流動效率提升30%。”曹明爭說。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今年暑運前,朝陽站交通樞紐出租車調度站試運行的“短途盤短業務”也解決了旅客短途出行難題。針對司機因短途收益低可能拒載的情況,管理方規定:載客至朝陽站方圓5公里內且返回時間在40分鐘以內的出租車,憑工作人員開具的短途三聯單可免排隊一次。該業務自6月25日推出後,日均有120輛出租車使用短途通道,實現拒載零投訴。

除了朝陽站地區,今年暑運,北京西站地區“出租車調度小助手”小程序也持續發力。“7月14日下午5點10分,北京西站北負一西側出租調度站顯示排隊人數只有2人,爲4個調度站中人數最少的一個。”原來,通過這個“小助手”,旅客可實時查看西站當下出站總人數、四個調度站的存車數、候車人數、隊列尾端位置及分時段客流趨勢,依據數據選擇“存車多、候車少”的站點,避免了盲目排隊。

站區服務

保潔車變流動“幫幫車”有應急物資還免費贈飲

“您別動,我這就幫您縫好。”7月14日下午,在北京西站進站口處,旅客楊女士發現自己的襯衣鈕釦脫落了。正當她犯愁時,路過的保潔員李大姐停了下來,熟練地從保潔車的“應急百寶箱”裡取出針線包,幫楊女士把鈕釦縫了回去。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個不足半米見方的“百寶箱”裡,整齊地碼放着針線包、解暑藥、消毒棉片、兒童退熱貼、強力膠帶等10多類物品。“旅客突發需求裡,衣物破損、物品固定這類小事最常見,也最影響心情。”北京西站地區保潔項目負責人葉丹介紹,暑運以來,這些針線包已經用了80多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修補的不僅是衣物,更是旅客出行的體面。”

原來,今年北京西站地區管理辦公室對站區整體保潔服務功能進行了擴展升級。暑運期間,穿梭在車站廣場各區域的保潔車升級爲“幫幫車”,車內不僅配備了應急物品,更將單獨出行的老人、孕婦、行動不便者、攜帶多件大行李的旅客、神情焦慮的旅客、兒童等6類需主動關懷人羣,寫進了站區服務規範的“特殊旅客必幫清單”。

面對北京夏日高溫天氣,西站地區的保潔車還變身“移動清涼站”,裝載着一桶桶新鮮熬製的菊花茶和綠豆湯,同時配備一次性紙杯,供旅客免費解暑飲用。西站南廣場保潔班長馮大姐翻開服務日誌,上面記錄着6月以來班裡新增的防暑物資使用數據:藿香正氣水發放33瓶、清涼油塗抹服務62次……這些數字背後,是西站地區對高溫天出行每一個細節的精準關照。

除此之外,“幫幫車”的服務功能還擴展到遺失物品找回。“南廣場進站口果皮箱旁發現身份證,如果有失主尋找,請到2號‘幫幫車’領取!”北京西站地區事務分中心業務科科長李玉潔介紹,他們將廣場區域劃分成網格,每臺“幫幫車”對應固定網格,保潔員一旦拾獲物品或接到求助,立即通過對講系統在網格內聯動協查,確保快速響應、登記、移交或歸還。“我們統計過,90%的失物都在遺失點50米範圍內。五一至今,這種‘網格化+流動哨’的機制,已成功歸還旅客各類遺失物品97件。”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除了西站地區,今年暑運期間,這樣的服務還延伸至北京更多站區。在清河站地區,保潔車化身“應急幫扶車”,配備藿香正氣口服液、龍虎人丹、速效救心丸等種類齊全的防暑降溫和急救藥品;在北京站地區,鐵路進出站口、出租車調度站候車區、落客區、停車場等客流密集區域設置了7個手推式志願服務流動車,內設輪椅、應急藥箱、紙巾、一次性雨衣、針線包等物資,手推車上張貼明顯志願服務標誌及可提供的服務內容,讓旅客能夠隨時看得見、少走路、用得上。

溫度調節

三重保障機制精準控溫織就盛夏“清涼保障網”

每年暑運期間,國內部分火車站都因候車大廳太熱而被旅客吐槽。今年暑運,北京各大火車站同步開啓了“清涼模式”,用精準調控與細緻服務爲旅客築起避暑屏障。

其中,北京站地區的“清涼保障網”堪稱十分精密:工作人員通過人工定時巡檢與客運人員實時反饋相結合,精準捕捉室內外溫度的細微變化。依據實時數據,工作人員對機組風閥、冷水閥門進行精細調節,確保每一縷清涼都能精準、均勻地送達候車室的每個角落,全力保障候車環境清涼舒適。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北京站這套“清涼方案”包含三重保障機制:室溫達28℃自動啓動新風置換,30分鐘未達標則喚醒製冷機組;遇30℃以上高溫或列車大面積晚點時,供冷與新風機組即時響應。爲此,早在暑運前,北京站就已完成106臺新風機組、8座核心製冷機組的全面檢修,940塊壓力附件經專業校驗復位,爲穩定供冷打下基礎。

除了北京站,全市其他火車站對於精準控溫也各有妙招。例如,北京豐臺站通過溫度感應器實時監測溫溼度與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空調系統。北京西站服務檯備齊藿香正氣水、降溫貼等用品,聯合世紀壇醫院設醫療點應對突發中暑。北京南站升級圓柱孔出風口增強風量,還在網約車等候區設置帶空調的休息區……

這個炎炎夏日,火車站的“清涼網”正用科技與溫度,守護着旅客的出行。

文並攝/本報記者王薇

供圖/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