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季報收官:業績向左股價向右,兩大頭部競爭“一哥”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整體來看,上市券商在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絕大多數券商迎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僅華創雲信、錦龍股份兩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現了虧損。

然而,在業績同比快速增長之際,券商股價卻出現了“背離”。今年以來,僅湘財股份、中國銀河等暗含併購重組概念的多家券商股價實現正向增長,逾八成券商股價出現了下滑,國聯民生跌幅超過20%。

券商一季報“開門紅” “一哥”難敵重組“巨無霸”?

截至2025年4月底,A股上市券商一季報業績均已披露完畢。

從營收來看,申萬行業分類顯示的49家券商概念股中,中信證券和國泰海通兩家券商保持領先地位,也是唯二的兩家一季度營收超百億的券商,前者一季度營收爲177.61億元,後者一季度實現營收117.73億元。

從營收排名來看,東方證券、國信證券躋身前十,分別位列第八、第九;招商證券、浙商證券退出前十,與此同時,中信建投證券營收從上年排名第八降至第十;申萬宏源從第五降至第七;華泰證券前進一名至第三,廣發證券前進一名至第五,中金公司則前進四名至第六。

從營收增長幅度來看,逾七成券商一季度營收實現正增長,其中,華鑫股份、國聯民生、天風證券營收漲幅超過200%;12家券商一季度營收出現下滑,其中,浙商證券、首創證券、西部證券、財通證券、東興證券、湘財股份和中原證券一季度營收下滑超過20%。頭部券商中,僅申萬宏源出現了4%左右的下滑。

從歸母淨利潤來看,49家券商概念股中,僅華創雲信、錦龍股份兩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現虧損。

整體來看,近九成券商歸母淨利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逾10家券商歸母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東北證券漲幅超過860%,國泰海通漲幅超過392%。

具體來看,國泰海通一季度歸母淨利潤位列第一,達到122.42億元,這主要是因爲吸收合併海通證券產生的負商譽帶來營業外收入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信證券錯失“一哥”之位,以65.45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緊隨其後。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對於絕大多數券商而言,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爲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的快速增長。

比如,國泰海通在財報中表示,一季度營收增長主要是因爲金融工具投資收益淨額、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加。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頭部機構也表示,一季度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爲財富管理、投資交易等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券商個股一季度表現不佳,市值管理成投資者熱議話題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場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行情,聚焦科技成長風格的汽車、TMT、機械設備板塊表現優異,代表週期價值風格的煤炭、石油化工、房地產、非銀金融等板塊表現相對落後。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以券商爲代表的非銀金融行業表現不佳,跌幅超5%,位列倒數第六。

具體到個股方面,今年一季度,僅中國銀河、信達證券、湘財股份、華西證券、東興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股價實現正增長,其中多家券商是業內抱有較大期待的併購重組概念標的。逾八成券商股價出現了下滑,國聯民生跌幅超過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業績說明會上,市值管理成爲投資者關注的重磅話題之一。不少券商表示,2024年,新“國九條”和證監會《市值管理指引》等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公司積極響應,紮實開展各項市值管理工作,持續優化市值管理體系,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進而不斷推動公司實現穩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中原證券非銀分析師張洋在券商板塊月報中分析,4月至今券商指數並未有效向上挑戰月初的下跳空缺口,走勢相對較弱,板塊平均P/B集中在1.33-1.35倍的窄幅區間內波動。2025年後續時間內,新一輪增量政策有望在合適的時機加速出臺,證券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有望持續回暖,短期波動難撼中長期向好趨勢。目前券商指數仍處於震盪整固期,靜待下一輪上漲週期的開啓。

張洋認爲,伴隨着後續增量政策的持續推出、市場的再度轉強以及情緒的再度回升,疊加行業基本面的持續改善,券商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積極保持對政策面以及券商板塊的持續關注。

廣發證券指出,資本市場政策着眼於提升資本市場穩定性與功能性,增量利好政策頻出。券商業績底部回暖,但估值滯漲,估值存在一定“抗震性”,外部風險下內需及貨幣政策更值得期待,建議重視券商板塊的預期交易屬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