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掀第二波業績披露潮,券業年報及一季報表現被看好
A股年報季進入收官階段,上市券商也掀起了第二波業績披露高峰,這次的主角是中小券商。
繼2023年虧損近三千萬元后,國盛證券母公司國盛金控(002670.SZ)在2024年扭虧爲盈。據國盛金控4月22日披露,2024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收20.07億元,同比增長7.11%;實現淨利潤1.67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2998.41萬元。其中,國盛證券貢獻了95%的營收。
根據安排,本週(4月21日至25日)還將有西部證券(002673.SZ)、國金證券(600109.SH)、華西證券(002926.SZ)等多家券商公佈年報。
今年3月底,包括“三中一華”在內,20餘家上市券商掀起第一波年報披露高峰,初步勾勒出證券行業過去一年的業績概貌。進入4月,東興證券、首創證券等中小券商,陸續披露業績。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34家上市券商或母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報,其中,超六成去年營收正增長,超八成實現歸母淨利潤正增長。
券商年報披露收官在即,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表示,看好證券行業去年的業績表現。同時,今年以來,市場交投活躍度回升,業內對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券商表現,同樣充滿期待。
國盛證券淨利增近六成
今年2月下旬,國盛金控完成了對國盛證券的吸收合併,後者由此實現“曲線上市”。
2024年1月,國盛金控提出,將吸收合併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稱吸收合併旨在聚焦證券主業,更好發揮國盛證券作爲江西省屬唯一證券全牌照企業的作用。
歷時一年有餘,該事項在今年2月獲證監會覈准。根據公告,吸收合併完成後,國盛證券解散,國盛金控名稱變更爲國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被吸收合併之前,國盛證券是國盛金控的核心子公司,併成爲後者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至2023年,國盛金控的營業收入中,超過八成由國盛證券貢獻。
Wind數據顯示,上述統計期間,國盛金控實現營收22.06億元、23.48億元、18.94億元和18.74億元,同期國盛證券的營收分別爲19.04億元、20.47億元、15.46億元和17.13億元,佔比均超過八成。
到了2024年,國盛金控對國盛證券的“依賴”更明顯,當年營收幾乎全部來自國盛證券。
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2024年,國盛金控實現營收20.07億元、淨利潤1.6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11%和658.34%。國盛證券實現營收19.07億元,同比增幅爲5.23%,佔母公司營收總額的95%;實現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56.06%。
分業務板塊來看,經紀和自營業務,是國盛證券2024年表現最亮眼的兩大業務,合計貢獻了超八成營收。
從主營業務增幅來看,據披露,國盛證券2024年自營收入4.33億元,同比增幅超過六成;資管、經紀業務當期收入則爲0.24億元、10.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5.47%和11.22%。而投行、信用交易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其中投行收入降幅超六成。
本週還將有多家上市券商披露年報,涉及西部證券、國金證券、太平洋證券(601099.SH)等。再往後,東吳證券(601555.SH)、長城證券(002939.SZ)、長江證券(000783.SZ)等也將在月底交出年報成績單。
看好券商年報及一季報表現
今年3月底,上市券商掀起第一波年報披露熱潮,中信證券(600030.SH)、中金公司(601995.SH)、中國銀河(601881.SH)等20多家券商公佈業績。
進入本月,東興證券(601198.SH)、浙商證券(601878.SH)、首創證券(601136.SH)相繼“交卷”。這3家中,浙商證券去年營收下滑超10%,其餘兩家均實現增收增利。
整體來看,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34家上市券商或母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報,合計實現營收超4800億元。
目前居業績榜首位的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去年營收637.98億元、歸母淨利潤217.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6.2%和10.06%。營收方面,國泰海通、華泰證券去年營收均超過400億元,中國銀河營收超300億元,廣發證券、申萬宏源、中金公司等5家,營收超200億元。
截至目前,去年實現超百億淨利潤的上市券商有5家,爲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和中國銀河。
再從業績增長動力來看,上述34家上市券商或母公司,超六成(22家)去年營收實現正增長,超八成(28家)去年歸母淨利潤實現正增長。
將兩項指標結合來看,截至目前,去年實現增收增利的上市券商有22家。自營和經紀業務,成爲這些券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受“924”行情帶動,A股去年四季度以來顯著回暖,“靠天吃飯”的證券業也因此迎來強有力的業績支撐。
其中,廣發證券、南京證券去年均實現了自營收入翻番。根據“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計算,去年,南京證券、廣發證券的自營收入分別爲11.31億元、77.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9.67%和117.38%。
二級市場的企穩回升,也讓一些中小券商扭轉了自營虧損局面。華林證券去年自營業務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87.19%,2023年自營虧損0.42億元。
上市券商年報披露收官在即,市場分析人士普遍看好證券行業去年的業績表現。
“2024年,證券行業在政策催化與市場波動中實現困境反轉。”中信建投非銀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師趙然稱,去年第三季度成爲券商業績的轉折點,而自營與經紀業務是核心驅動力。
分季度來看,趙然稱,去年二、三季度,固收投資行情超預期,到了四季度,股票市場交投熱度超預期等因素接續利好。
據他觀察,2024年,證券公司整體業績表現,將呈現出“頭部券商業績分化,中小券商盈利彈性更大”的特徵。而在頭部券商之中,業績分化也較過往更加明顯,例如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的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0%,中金公司利潤增速爲-3%。
不僅如此,多位非銀分析人士表示,看好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券商業績表現。
東吳證券分析師孫婷援引數據稱,今年一季度,萬得全A指數漲幅1.9%,全市場日均股基成交額爲1.7萬億,同比增長70%。“得益於市場行情上行及交投活躍度回升,一季度多家券商證券投資和財富管理業務快速發展,帶動業績高增。”她說。
孫婷還表示,證券行業轉型有望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受益於市場回暖、政策環境友好,券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本中介業務等均受益。
中信證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稱,聚焦2025年,證券行業有望依託高成交額、資本市場持續回暖以及成本控制進一步展現自身業績彈性。
“在2024年上半年偏低的業績基數下,證券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田良預計。
具體業務方面,他分析稱,今年以來,受市場利率低位,權益市場回暖以及財政政策影響,市場利率有所上行。具體到券商業務,他認爲,一季度,固收類投資收益高速擴容的趨勢可能暫緩。但在海外關稅衝擊及國內降準降息的環境下,固收投資收益變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