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搶金潮!揭密臺灣央行「神秘金庫」 市值破1.6兆
我國央行持有黃金高達1,363萬盎司,全球排名前段班,以國際金價每盎司4,000美元計算,市值飆高至545.2萬美元,折算成新臺幣,市值達1兆6,628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握有國家最重要的「金」脈,存放地點就在新店山區、警備森嚴的「文園」金庫。我國央行持有黃金高達1,363萬盎司,全球排名前段班,以國際金價每盎司4,000美元計算,市值飆高至545.2萬美元,折算成新臺幣,市值達1兆6,628億元。
據悉,我國央行黃金的持有成本每盎司低於400美元,扣除成本後,潛在獲利逼近新臺幣1.5兆元;不過,這些獲利只是紙上富貴,因爲央行對黃金的看法有所堅持,那就是不買、也不賣,也不會以加碼黃金,作爲平衡對美貿易順差的工具。
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強調,央行持有黃金是作爲新臺幣的發行準備,因此,不會加碼買進、也不會出售獲利了結。
對於央行是否考慮,循民國70年時爲了平衡臺美貿易順差而買入黃金的作法,從美購入黃金以降低臺美順差,楊金龍迴應,這不是很好的措施,也很少用這種方式,且據他了解「那時美國也沒有承認」。
央行指出,文園庫區存放新臺幣發行準備用黃金及白銀等貴金屬資產,央行對庫區安全極爲重視,與駐庫憲兵部隊合作無間,隨時保持嚴密警戒,並裝置現代化安控系統。
長期以來,我國央行持有的黃金數量都不會變動,幾乎只有四年一次、央行發行總統與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時,會動用一部分黃金用來鑄幣,過陣子便會回補。
國際金價近年不斷飆高,如今已經漲破每盎司4,000美元。而央行的黃金儲備購入時間非常早,平均每盎司成本約400美元,換言之,央行持有的黃金價值已經翻了十倍。
熟悉央行外匯操作的官員解釋,黃金沒有孳息收入,流動性不如主要貨幣,且目前國際金價居於歷史高點,隨時可能回落,一旦買在高點,還有被「套牢」的可能。
財經官員透露說,央行外匯存底的貨幣配置,向來不需對外界公佈,但是央行一旦挪用外匯存底,買進黃金儲備,黃金數量就會有所變化、難以隱藏,投資盈虧「全都攤在陽光下」。
官員指出,假設央行買進黃金時,價格剛好落在歷史高點,金價一旦回落,投資產生評價損失,容易引起立法院對央行投資策略的質疑,央行實在無須多此一舉,惹來不必要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