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央行秘密基地 財委會立委 今考察文園金庫

文園被列爲「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之一,並由憲兵嚴密看守。央行目前持有黃金1,363萬盎司,主要作爲新臺幣的發行準備,以今年金價高點每盎司約4,300美元計算,市值飆高至586.1億美元,折算成新臺幣市值達1兆7,984億元。

隨國際金價飆高,這些黃金的潛在獲利十分驚人。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搖擺不定,引發投資人焦慮,導致具避險功能的黃金價格飆漲,過去立委除關注文園金庫的管理機制外,通常也關切央行如何保存黃金,以及是否有妥適的維安控管機制等。

事實上,央行黃金儲備多年來變動極小,主要因央行從不出售,全供發行準備。根據央行過往統計,黃金儲備中有達422.7公噸、約97%作爲發行準備,這部分完全不會變動;其餘僅每四年提取小部分發行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的黃金原料,並且會在後續適當時機買進回補。

但這些獲利只是紙上富貴,因爲央行對黃金的看法有所堅持,那就是不買、也不賣,不會以加碼黃金作爲平衡對美貿易順差的工具。

央行過去曾公開說明,新臺幣鈔券的發行,須提十足準備,其中以黃金充當準備的比重2成多;至於新臺幣硬幣的發行,依規定免提準備。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重申,央行黃金是作爲發行準備,「不買、也不賣」。

不只我國央行堅持黃金不賣,主要國家也採取類似策略,例如義大利央行目前持有2,452公噸黃金,僅次於美國、德國及國際貨幣基金(IMF),排名全球第四,數十年來的「黃金情結」,無論金融風暴、債務危機或政府更迭,從來都不脫手,隨着今年金價創高,義大利龐大的黃金儲備也大發「意外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