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能創高!他直指「綠能成本高」:政策助長亂象
網友熱議核能與綠能相關政策。路透
世界核能協會最新報告稱2024年核電發電量創新高,PTT板出現熱帖,網友直指臺灣綠能法規鬆散、山坡地砍樹設光電、颱風即釀土石流,離岸風機更成「景觀殺手」,稱花東地方已羣起反對;並嘲諷決策者「逆向行駛」,預言綠能廠商難再「好賺」。貼文迅速掀起挺核、疑核與反諷三方交鋒。
根據媒體報導,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核電量達2667TWh、改寫歷史高點;法國恢復機組挹注增量,當年新開工9座、以中國居多,亦有臺灣核三等4座除役;平均容量係數升至83%。報告並提到AI資料中心推升用電,科技巨頭倡議2050年核電翻三倍。原文脈絡爲「全球迴流核能、加速新建與延役」。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他的核心主張聚焦「綠能外部成本」:光電侵擾環境、離岸風機破壞景觀與漁權,地方反彈擴大;在臺政策卻仍大力推進。他進一步點名特定綠能業者「撈過界」,批評政策與市場機制助長亂象,呼籲重新檢視能源路線,嘲諷式結語「路上一堆人逆向」影射政策方向錯位。
留言分歧鮮明,「挺核派」強調核能被部分國家認列爲低碳電力,延役CP值高、可穩定供電以承接AI需求,主張「先延役、後新建」或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也有人直言「以核養綠不衝突」。另有「投資面」討論:鈾礦、濃縮燃料與SMR概念股是否受惠、臺灣是否存在覈能投資標的等。
「疑核派/反核派」則追問關鍵痛點: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在哪?誰願意蓋在自家附近?地震與海嘯風險如何負擔?亦有人指出新機組興建期長、成本高,舊機退役速度與市佔變化需務實面對;還有人強調臺灣工安文化與治理品質,質疑「相信核電、不一定相信本土施工與維運」。
延伸觀點則回到「現實電價與產業競爭力」:有網友直指臺電虧損與漲價壓力、綠能擴張的環境代價與社會接受度,呼籲別用單一口號綁架能源政策。整體而言,板上共識並未一面倒:一派訴求把核能納入穩定基載、與再生能源協調並進;另一派堅持先解核廢與風險治理,再談擴核。能源選擇終局,仍繫於成本、工期、區域正義與社會信任的平衡。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