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罹肝癌慘死!一查竟是「竹筷重複用」釀禍 專家揭隱形殺手

▲木竹筷潛藏健康風險。(圖/資料照)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許多家庭習慣使用木筷或竹筷,認爲摩擦力大、不易滑落食物,卻忽略了受潮後極易發黴、難以察覺的致命隱憂。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中國曾出現多起家庭因長期使用發黴竹筷,全家人罹患肝癌病逝的案例,背後元兇正是筷子上滋生的黴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

譚敦慈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分享,自己絕不使用木筷或竹筷,而是選擇304不鏽鋼材質,避免潛在風險。她警告,若筷子上出現黑點或長毛,代表已經發黴,務必立刻丟棄,絕對不能心存僥倖。即使表面看似乾淨,筷子細縫中的水氣也可能成爲黴菌溫牀,讓致癌毒素隨食物入口。

▲已故名醫林杰樑妻子、護理師譚敦慈。(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針對許多人「筷功不好」仍偏好木、竹製筷子,譚敦慈提出三大保養要點:第一,務必「逐根清洗」,順着紋路刷洗,避免整把搓洗造成藏污;第二,清洗後須置於通風處晾乾,切勿直接插入筷桶,以免底部潮溼孳生黴菌;第三,應定期將筷子放入熱水煮沸,再用烘乾機徹底烘乾,降低黴菌滋生風險。

譚敦慈也提醒,市面常見的塑膠或美耐皿筷子同樣隱藏危機,因在高溫環境下可能釋放毒素,長期使用並不安全。相比之下,不鏽鋼筷、瓷筷雖操作不易,但更能兼顧耐用與安全。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則指出,筷子前端若有凹槽或紋路,更容易卡住殘渣、藏污納垢,清潔不易,成爲細菌與黴菌的溫牀。他呼籲,筷子雖小卻天天與食物接觸,定期檢視與更換是守護健康的基本功,「與其冒險使用發黴的筷子,不如及時換新,避免讓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