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盧躍富:匠心起於微末 智造閃耀星河
△盧躍富測量洗衣機箱體的厚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盧躍富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一線班組長。2021年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春末時節,山城重慶綠意盎然。 4月30日五一小長假前夕,重慶市江北區海爾工業園區,機器仍在轟鳴聲中保持着慣有的節奏。 噴粉車間裡,細密的粉末簌簌地落在家電外殼上,爲冷硬的金屬附上一層溫柔的啞光。
噴粉,俗稱“上色”,是家電走向市場前的最後一道淬鍊,更是定義產品質感的核心工序。今年是重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一線班組長盧躍富從事噴粉工作的第14年,車間的每一個流程、每一項指標,他早已爛熟於心。
時間回溯到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登臺接受表彰的每一步,盧躍富都走得堅實而有力。對於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這一殊榮,盧躍富說:“對我來講,是壓力更是動力。”
回望奮鬥歷程,每一步都清晰如昨。爲了減輕家庭負擔,時年20歲出頭的盧躍富隻身前往外地打工。從一線工人到全國政協委員,再到全國勞動模範,10餘年間他見證着中國製造向中國“質”造攀升的年輪,也見證着產業工人從傳統操作性勞動者到智能技能型人才的轉型。
一個工藝的數萬次校準
“滴滴滴……”重慶海爾工業園噴粉車間,不斷跳動的紅色警告標識,讓每位工人的心跟着提了起來。
設備提示:粉厚不一致。“雜色率高達30%,不行啊。”一位工人的話讓班組長盧躍富即刻決定,關閉所有設備。輸送管被突然拔出,一時間,車間粉塵瀰漫。
說起4年多前遇到的這次“難題”,盧躍富仍然記憶猶新。
自動噴槍,是噴粉班的主要作業工具。一把噴粉槍至少串聯3個管道,而一臺大型設備通常擁有上百條管道。“換顏色是大家都頭疼的事,輸送管複雜,更換時,若一根出錯,就會影響整個噴粉工作。”盧躍富說。
這批產品要求的布朗灰色,是車間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全新顏色,難度更是超乎想象。“新品試製階段就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對於盧躍富和團隊而言,此次最大的“攔路虎”是雜色不良問題。
距離交付新產品只有5天,盧躍富決定迎難而上,四處請教專家,將想法付諸實踐,記錄機器數據……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反覆的實驗失敗讓團隊士氣低落。
“我們不要害怕困難,困難的地方最容易出成績。因爲有困難就會有改善,有改善就會有創新。”盧躍富鏗鏘有力的話給了工人們很強的信心。5天時間裡,他和團隊拆解50餘個設備部件,進行了10餘次試驗,雜色率終於降到了1%以下,產品最終按時保質保量交付。
這次成功的探索,不僅爲企業創造了效益,也點燃了盧躍富心中技術創新的火花。
在噴粉房後的盧躍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玻璃櫃中陳列着衆多掛具模型。其中一款以盧躍富名字命名的不鏽鋼掛鉤最爲顯眼,這是他和團隊測量了成千上萬次的智慧結晶。
匠心見於微處。“在外行眼裡,掛具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零件,但它卻有着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提起每日相伴的“老夥計”,盧躍富有着說不完的心得:“掛鉤的弧度要精準到毫米,確保工件在懸垂時保持最佳噴塗角度,材質也要耐得住高溫炙烤。”
通過盧躍富的創新改造,噴粉班的掛具結構得以統一,數量也大幅減少。海爾4家工廠開始複製應用這一成果,每年節省費用達108.68萬元。
這些改造創新讓盧躍富意識到,噴粉工序在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想成爲這個狀元,就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分內事。”此後,盧躍富開始着手製定中長期綜合改善方案。
爲攻克技術難關,他常常下班後單獨留下來進行測試、驗證,創新噴粉房負壓防泄漏技術、噴粉設備日常保養計劃等,同時整理輸出了噴粉工序控制計劃,對噴粉工序質量進行全流程管控。
10餘年來,他用壞了10臺測試儀器,校準動作重複了數萬次,將40~100微米的噴劑偏差、0.01克的粉末損耗做到極致。“對於‘工匠精神’的內涵,我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我想用實際行動來詮釋。”盧躍富說。
在他和團隊的攻堅下,如今,噴粉產品一次線下合格率由90%提升到98%以上,生產效率由單小時380臺提升到500臺,線體效率提升25%,每年爲企業節約費用300萬元。爲防止問題重現,他還精心編纂了一本專注於實施精準生產管理的指南手冊,供一線產業工人蔘考。
這些年來,盧躍富對於“工匠精神”的詮釋,也贏得了諸多肯定:從全國優秀農民工到全國勞動模範,他收穫滿滿,也深感責任在肩。
2023年的春天,盧躍富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走進人民大會堂。參政議政,他是“新生”。“第一年確實心裡沒底。但我相信,只要堅守這份匠心,心裡裝着產業工人的急難愁盼,一定可以交出一份亮麗的履職‘答卷’。”
一場“人本主義”車間革命
清晨打卡上班前,特崗工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看看當日公告欄中的清肺餐食譜:清肺雪梨銀耳湯、西芹炒蛋、西蘭花炒雞胸肉……這份免費又營養的清肺餐,深受工人們的歡迎。
2017年升任噴粉組組長那天,盧躍富在巡崗時看到一位工人手套上落着的灰色粉屑——那是他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環氧樹脂粉末。他突然意識到,變化的不應只是崗位,他已經成了兄弟們的“大家長”。“原來我只需要搞定設備的毫米級誤差就好,如今,思考問題的方式要從‘我’變成‘我們’。”盧躍富的新目標,是爲工人謀更多福利,讓他們幹得安心、幹得長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設備出了故障可以連夜修理,但工人的健康安全隱患不能等。”爲此,盧躍富向企業提出合理建議。不久後,特崗員工吃上了免費的清肺餐。同時,他還參與智能化綠色車間的改造,安裝空氣淨化系統,使噴粉生產線空氣更清新,降低特崗員工職業病風險。
“環境是工友日常工作的根基。”盧躍富深知,比起改善當下的工作環境,爲工友搭建起成長“階梯”、全方位保障工人福利,纔是大家更長遠的期待。
爲了把建議提到更多工友心坎上,每一個崗位,盧躍富都會親自操作、感受。“希望能在保證生產的同時,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一路走來,技術創新對於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重要意義,盧躍富感受頗深。爲此,他依託盧躍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
爲了讓新人快速上手,盧躍富總結經驗,將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轉化爲易懂、易學的標準手冊,並且在各處操作檯畫上示意圖。
至今,盧躍富已先後帶出60餘名徒弟,其中20餘人被評爲噴粉專業技術人員,爲企業噴粉工種打造出了一支技能紮實的人才隊伍。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關鍵在人。”不少年輕人中流傳的“寧去送外賣,不願進工廠”的說法,讓盧躍富不禁眉頭緊鎖。他在調研中發現,當前產業工人普遍年齡偏大,面臨着青黃不接、後繼無人,新型產業技能人才找不來、留不住等問題。
工作之餘,盧躍富走進企業、學校等地,通過講述自己的奮鬥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每天暮色浸染車間時,盧躍富習慣繞着生產線走一圈。新安裝的智能粉塵回收系統正在運轉,回收的粉末通過管道輸送至中央處理倉,這個他主導改造的裝置,讓車間粉末利用率大大提升。
更讓他欣慰的是,噴粉班的年輕人自發成立了“創新攻關小組”,最近正在琢磨如何將AI視覺檢測技術引入色差監控——這讓他想起14年前,自己第一次用遊標卡尺測量掛具弧度的那個清晨。
一沓厚重的履職筆記
在徒弟們和很多青年技工心中,盧躍富是當之無愧的“偶像”。這份認可源於他紮根一線的實幹實績,他用14年書寫了一位產業工人的匠心故事。而從普通噴粉工到全國政協委員,則讓盧躍富肩頭的擔子重了,視野更開闊了。“一個人有技術,能走穩路;一羣人有技術,能架起橋;一代人有技術,才能鋪就強國路。”他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把上億產業工人的心聲帶上兩會,這是壓力,更是使命。”盧躍富知道,實現這個履職目標,並不容易。
但對他而言,迎難而上,化壓力爲動力,是他擅長的事。爲了更真切地反映基層一線情況,他在紮根基層的調研之路上步履不停。西藏、青海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厚厚的履職筆記中,既有噴粉車間的粉塵濃度數據,也有邊疆地區技工對更高薪酬的期待,更有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如何掛鉤的深層思考。
“廠裡的大夥兒囑託我……”每次小組討論會上的發言,這句帶着煙火氣的開場白,總能讓會場瞬間安靜下來。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關於打通“新八級工”制度落地堵點的提案,精準擊中產業工人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問題。令他振奮的是,提案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詳細回覆。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盧躍富以家鄉重慶市爲例,“我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積極開展試點,並指導企業制定評聘方案、明晰評聘流程,充分發揮企業在‘新八級工’制度試點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自主開展評價、自主探索創新考覈評價方式。”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共有超過1200萬人次勞動者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這個好消息讓盧躍富興奮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履職的信心。
“產業工人成長有通道、待遇有保障、社會有尊嚴,‘寧送外賣不進廠’的偏見自然會消解。”履職3年來,盧躍富始終關注着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成長環境和上升路徑,持續爲產業工人進入成長成才的“快車道”建言獻策。
關注領域之外,盧躍富也在政協“舞臺”上拓寬思維和視野,不僅多次參加重慶當地的“委員接待日”活動,協助調解基層矛盾糾紛,還積極參加基層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調研。
從專注毫米級精度的技工,到操心上億產業工人成長的政協委員,盧躍富的工位始終在車間一線。當暮色中的噴粉槍再次噴出細密霧靄,那些懸浮在光柱裡的粉末顆粒,恰似千萬顆等待淬鍊的星辰。盧躍富相信,在產業工人的匠心“熔爐”中,這星辰終將鍛造成支撐中國製造的璀璨星河。
記者:郭帥
文字編輯:張園
新媒體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覈: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