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以擴大內需破局特朗普關稅

屈宏斌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極端化調整,將中國商品綜合關稅推升至65%的歷史高位,並通過構建30%的東南亞、墨西哥關稅壁壘形成圍堵鏈。這種以鄰爲壑的貿易策略不僅折射出全球化退潮的嚴峻態勢,更預示着國際經貿體系可能面臨"多米諾骨牌"式的保護主義擴散風險。中國必須以前瞻性戰略眼光加快內需體系建設,這既是破解外部圍堵的突圍之道,更是避免觸發全球性貿易防禦鏈的關鍵抉擇。

當前國際貿易格局已呈現出"關稅競賽"的危險徵兆。當價值53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被迫轉向第三方市場時,必然打破原有貿易平衡,觸發輸入國的市場保護機制。越南、墨西哥等轉口貿易國30%的附加關稅,實則是防範中國商品過境傾銷的預警信號。這種連鎖反應一旦形成,可能引發各國競相築起關稅壁壘,使中國製造陷入全球性圍堵困局。歷史經驗表明,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的全球貿易戰曾使世界貿易額驟降66%,殷鑑不遠。

在此背景下,中國擴大內需已超越常規經濟政策範疇,成爲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穩定的戰略舉措。通過特別國債提升農村老人基礎養老金至每月600元,不僅能大幅減輕大多數80/90後消費者的贍養父母壓力,釋放這羣消費主力軍的消費潛能,更構建起覆蓋農村人口的社保安全網。而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改革,實質是通過公共服務均等化破除制度性消費障礙,將2.8億流動人口轉化爲穩定消費羣體。這兩項政策組合拳,既能在短期內形成萬億級消費增量,更能推動中國消費市場縱深發展,培育超大規模市場的內生增長動力。

面對百年變局,中國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具有雙重歷史意義:對內而言,這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支點;對外來看,這是破解"中國製造"全球困局、避免觸發系統性貿易防禦的治本之策。當14億人口的消費潛能充分釋放,不僅能有效對衝外部市場波動,更將重塑全球價值鏈格局,爲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增長動能。這種以內循環促外循環的戰略智慧,正是中國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破浪前行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