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疫情嚴峻 廣東旅遊警示提升

廣東佛山屈公病疫情持續,8月3日當地新增報告屈公病確診病例仍達216例。取材自佛山發佈

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衛福部疾管署將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兩週內連升二級,從第一級注意(Watch)提高至第二級警示(Alert),來自流行地區的旅客若有發燒等症狀時,需接受抽血檢查。上週新增三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爲丹娜絲颱風後發病,患者均有污水、污泥接觸史。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國際屈公病疫情持續加劇,印度今年逾三萬例病例,大陸廣東省近期疫情嚴峻,病例上升非常快,近一週即新增病例二八九二人,佛山市最嚴重,香港出現多起移入病例,而澳門已有兩例本土病例。

外電報導,廣東省佛山市要求民衆在購買四十七種用來治療屈公病的藥物時,必須實名登記,以追蹤病例。香港於八月二日出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一名曾在佛山停留兩週的十二歲男童於返回香港後出現發燒、手指關節痛等症狀,經核酸檢測後確認感染屈公病,所幸症狀輕微。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表示,屈公病三大症狀爲發燒、關節痛、皮疹,如果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居史。

對於大陸屈公病疫情,陸委會提醒,國人應慎重考慮是否前往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並注意旅遊健康安全。如仍計劃前往疫區,需做好防蚊措施,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並居住在設有紗窗紗門且衛生設備完善住所。

入境時如出現發燒、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在返國後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主動告知旅遊史等。

疾管署統計,截至八月四日,國內屈公病個案均爲境外移入病例,累計十六例。曾淑慧表示,即日起,加強國際及小三通港埠的屈公病防疫宣導及發燒篩檢、監測,若來自流行地區旅客出現發燒等症狀,需進行抽血檢查,及早掌握疫情發展。

近日豪雨全臺多處積水淹水,民衆清理家園時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造成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及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曾淑慧說,今年累計卅五例類鼻疽本土病例,造成兩人死亡,其中高雄市廿七例最多,其次爲臺中市五例、臺南市二例、屏東縣一例。

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類鼻疽病原菌暴露於地面,提高傳播風險,建議清理家園時,應佩戴防水手套及長靴,並戴上口罩,避免吸入受污染的塵土或水滴。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羣,如有發燒、咳嗽等,應儘速就醫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