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廣東「屈公病」疫情暴增 疾管署提升旅遊二級警示
▲廣東佛山爆發屈公病疫情。(圖/CFP)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且病例暴增,繼美國發出二級旅遊警示之後,疾病管制署昨(4)日將該地區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注意(Watch)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民衆前往時多加註意防範。
近期國際間屈公病疫情嚴峻,世界衛生組織已於7月22日緊急呼籲各國應採取行動,而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爆發屈公病疫情,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公佈數據,過去兩週單週都新增近3千例病例,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佛山,另根據我疾管署監測,鄰近澳門、香港也出現屈公病病例,香港病例還有廣東佛山旅遊史,疫情警戒持續升高。
中國目前累計屈公病病例已超過7000例,美國疾管與預防中心(CDC)8月1日對中國發布二級旅遊警示。我疾病管制署7月22日才提升中國廣東省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的注意(Watch),短短不到2周,8月4日再次提升警戒至第二級的警示(Alert)。
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屈公病累計16例,均爲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印尼(13例)爲多,其次爲菲律賓(2例)及斯里蘭卡(1例)移入;境外移入病例數爲近6年同期最高(2020-2024年同期介於0-6例)。
▲疾管署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中國廣東屈公病至第二級警示。(圖/翻攝自疾管署)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而屈公病的潛伏期爲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爲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與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典型的登革熱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爲屈公病特徵;另屈公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如登革熱重症,較少出現死亡,惟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羣。
▲中國爆發屈公病,美國二級旅遊警告。(圖/美國CDC)
疾管署提醒,計劃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衆,應落實防蚊措施,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羣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