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一個由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共同驅動的偉大時代即將來臨

7月13日,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共有80多位中外院士、近千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會,大會將持續到25日。大會將舉辦500餘場學術報告及衛星會議,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將重點圍繞數學、物理、信息科學和工程三大領域分享前沿成果,展望未來發展方向。

大會主席丘成桐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數學、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基礎科學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自然與宇宙本質的理解。數學家們驚喜地發現,年輕的學者們有望解決前人留下來的重要猜想,舉例來講,三維掛谷猜想,實現了基礎數學中調和分析與幾何測度論方向的重大突;希爾伯特第六問題的實質性進展,開啓了數學與物理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幾何朗蘭茲猜想的證明,揭示了數論、科學代數幾何與羣表示論這三個數學分支的內在關聯。

物理領域雖然挑戰重重,但是仍然有很重要的突破。宇宙天文學家獲得了更清晰的宇宙圖像,嘗試勾畫出宇宙的最終命運。而粒子物理學家,孜孜不倦地尋找超越標準模型的理論框架。而量子科學家正朝着實用量子計算不停地邁進。一路行來,物理學家爲人類深入理解宇宙奧秘,拓展計算邊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方面,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的持續演進,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視頻生成、推理、編程、科學計算等方面蘊藏的巨大潛力;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數學推理及證明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切令人遐想無限。毋庸置疑,AI將推動科研範式的深刻變革,也將影響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一系列前沿發展,共同勾勒出當代基礎科學不斷開拓未知疆域的宏偉畫卷。數學提供語言和工具,物理提出現象和挑戰,信息科學帶來前所未有的計算平臺和能力,生物、材料等則嘗試解決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各個學科深度交匯,讓我們相信,一個由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共同驅動的偉大時代即將來臨,人類知識體系與實踐能力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新的、質的飛躍。

丘成桐強調,當今世界,仍然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來自五湖四海、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們匯聚一堂,以科學爲鑰,應對全球性挑戰。基礎科學的進步不僅關乎技術革新,更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演進的核心動力。加強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交流互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也是每年舉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的意義所在,希望能夠搭建一個真正自由、開放、包容的國際交流平臺,不論國界,不分語言,以科學爲橋樑,讓世界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在此碰撞、融合、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