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打造新時代 “工匠之城” 儲備工匠人才9000餘名
原標題:青島市總工會牽頭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引題)
打造新時代 “工匠之城”(主題)
大衆日報記者 楊國勝 薄克國 通訊員 唐文文
技能強市,產業報國。
設立全省首個“工匠日”,培育大國工匠4名、市級以上工匠511人次,儲備工匠人才9000餘名,幫助9218名一線職工提升學歷素養,高技能人才與技能人才總量佔比提升到35.74%,2024年許振超獲評“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2月13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介紹青島市工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以來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及市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籌備情況。
據介紹,青島市工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以來,在青島市委和山東省總工會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工會堅持“聚焦聚力服務中心大局,用心用情服務職工羣衆”,切實履行基本職責,夯實基層基礎,深化改革創新,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呈現新面貌、煥發新活力。其中,青島市總工會牽頭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匠人才”培育不斷體系化科學化多元化,百萬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用創新創造點亮了新時代“工匠之城”。
技能競賽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18日,第三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在青島舉行,來自14個上合組織國家的工人代表在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智能製造工業控制、裝配鉗工等3個項目中同場競技,以比賽促進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交流、互學互鑑,也爲青島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良好聲譽。
勞動和技能競賽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青島市總工會深度融入全市中心大局,將勞動競賽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合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緊密融合,圍繞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精準發力,比質量、比安全、比進度、比創新、比文明、比管理,推動青島地鐵建設工程、海底隧道等重點建設項目加速推進,構建起以市級競賽項目爲引領、區(市)和行業競賽爲重點、企業競賽爲基礎的多層次技能競賽體系,組織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10000餘項。
職工創新成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青特集團青島大工匠王京京領銜的創新工作室,在重型商用車驅動橋總成關鍵技術等領域取得了36項創新成果,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3年累計爲公司增加效益近2億元。
職工羣衆性創新是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青島市總工會把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和職工羣衆創新能力梯度推進相結合,構建起“五位一體”的職工創新創造體系,推動高技術人員重大技術攻關創新和普通職工羣衆創新活動“兩手抓”。每年出資1000餘萬元,專項用於青島工匠人才培育和全員創新企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成果轉化。出臺《青島市職工全員創新競賽管理辦法》,建立科學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在全員創新決賽中獲得全員創新企業賽道前10名的,分別給予30萬元創新資助資金;在決賽中獲得創新工作室賽道前20名的,分別給予3萬元創新資助資金。同時,常態化開展“五小”創新活動,鼓勵職工圍繞生產工藝改進、產品設計和設備更新維保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
全市涌現出市級以上全員創新企業7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270個、創新型班組150個、職工創新能手100個、職工創新成果10萬餘項。各級創新工作室猶如創新的“孵化器”,年均培育應用職工創新成果5000餘項。2024年度,全市職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097項,首屆職工創新創業活動周,展出實物模型和影音資料達1000餘種,在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中,涌現出優秀創新成果30項,其中特等獎1項,有力推動了青島產業轉型升級。
技能人才力撐現代產業體系
2023年,青島市成立市級工匠學院聯盟,開啓了工會、院校和企業三方共同開展職工技術培訓和工匠人才培養的嶄新模式。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172.3萬人、高技能人才61.6萬人,均居全省首位。
技術工人是以先進製造業爲主要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頂樑柱”。青島市總工會全方位貫通工匠人才引、育、管、用全鏈條的人才生態鏈,深入實施“青島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續完善工匠人才梯次培育體系,制定《“青島工匠”培育工作暫行辦法》等20餘條培育配套措施,構建起“青島(大)工匠”“齊魯(大)工匠”“大國工匠”三級梯次培育工作機制;構建“4+1+1+N”職工賦能體系,建成以1個省級、9個市級、26個區級工匠學院爲主體的工匠學院矩陣體系。持續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每年開展“致敬工匠”、“匠星閃耀”等青島工匠日八大板塊活動,引領全城關愛工匠人才,學習工匠精神,關注創新成果;積極推薦高技能人才擔任中央、省、市“兩代表一委員”,佔比逐年提升。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的不斷提高,激勵產業工人增強主體責任感,以實際行動助力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來源: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