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瘦身”能帶來什麼(人民時評)
尹雙紅
縮短的清單,清晰的信號,彰顯破除各類市場準入壁壘的改革決心,進一步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創新創造潛力
浙江溫州的三澳核電站,是我國首個民營資本參股的核電項目。近期,電站一期工程的兩個機組陸續進入不同節點工程,其中1號機組將於今年年底正式投產。
不遠處,三澳核電二期工程也已開工。與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民資參股比例由2%提升到了10%。市場準入門檻逐步放寬,爲經營主體帶來投資興業機遇。
市場準入是各類經營主體開展經營、參與競爭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近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發佈,新版清單事項數量由117項縮減至106項。一張清單,就是一扇觀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窗口。
清單“瘦身”,迸發的是活力。人工智能、6G、腦機接口……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奔涌。誰能搶先一步,誰就能贏得主動。採用行政審批的傳統准入方式進行管理,可能會令企業錯失良機。“非禁即入”領域不斷擴大,有利於企業搶佔先機,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清單“瘦身”,帶來的是機遇。曾經,一些民營企業面臨“看到政策,無法享受”“看到空間,無法進入”“看到機會,無法把握”等問題,影響投資積極性。放寬准入限制,廣大民營企業有機會“准入”、有意願“想入”、有規則“融入”到廣闊市場中來,發展經濟、創造財富的空間更大了。
清單“瘦身”,提振的是信心。從2018年首版清單算起,歷經4次修訂,清單事項數量壓減約30%,降低准入門檻的決心一以貫之。同時,從全面清理涉及市場準入、投資經營的法律法規,到推進相關審批、投資、監管等制度改革,再到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一張清單”,牽引帶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形成合力。政策方向的穩定性、堅定性,塑造了良好預期,爲經營主體投資興業增添了信心。
從實踐看,准入事項越減越少,經營主體總量快速上揚。2018年以來,全國經營主體增長超70%。截至2025年1月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92%以上,已成爲我國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縮短的清單,清晰的信號,彰顯破除各類市場準入壁壘的改革決心,進一步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創新創造潛力。
也要看到,市場準入制度的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與時俱進的過程。就拿新業態新領域來說,其具有創新主體多元、技術迭代迅速、發展路徑多變等特點,照搬傳統准入管理模式恐怕難以實現較高的治理效能。這一方面說明,優化營商環境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要繼續用改革的方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前不久,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落戶合肥。在這裡,垂管單位、地方政府和企業圍繞制度規章、行業標準等一起進行探索,創新准入管理方式。善於運用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才能更好解決“放”了之後如何“管”的問題,不斷推動改革向深、發展向前。
一張清單,記錄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步伐,承載人們對更加公平、更有活力市場環境的期待。相信隨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廣大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將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大海也將千帆競發、活力激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