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北約秘書長誇耀的“擴張”帶來了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即將卸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9日在其告別演講中將任內的成績誇耀了一番。斯托爾滕貝格宣稱,10年間東翼的北約士兵從零增加到幾萬,處於高度戒備的軍事人員從幾千增加到50萬,國防開支佔GDP 2%以上的國家從3個增加到23個,黑山、北馬其頓、芬蘭和瑞典新加入北約,深化了與“印太地區”國家的關係。他還總結了5條對北約未來繼續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教訓,敦促美歐不要搞孤立主義,宣稱“自由比自由貿易重要”,北約“絕不能對中國犯對俄羅斯同樣的錯誤”。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表告別演講 資料圖

在當前歐洲安全形勢仍然糟糕的狀態下,斯托爾滕貝格這番自我誇耀多少有點“拿錯劇本”的意味。不過,回顧斯托爾滕貝格10年任期,北約的“擴張”確實算得上是個主題詞。除了他自己在演講中提到的這些,統計顯示這10年間北約軍費增加了超過30%,2024年達到創紀錄的11850億美元。而作爲一個跨大西洋軍事聯盟,北約在斯托爾滕貝格任內也進行了戰略擴張、地理擴張、內容擴張,不僅將中國定位爲“系統性挑戰”、多次公開渲染“中國威脅”,不斷推進“北約亞太化”步伐,還將供應鏈、科技以及經濟安全等內容納入北約的議程當中。

關鍵問題是,除了他自詡的北約“強大、團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之外,這些擴張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麼?高達30%的軍費漲幅有多少流入了美國軍工企業的腰包?在全球販賣了多少安全焦慮?又有多少是以犧牲歐洲的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爲代價的?追隨美國對華戰略而挑動與中國對抗,對北約國家來講究竟是更安全了還是更不安全了?把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等領域全都安全化、武器化,讓本可以良性合作互動的領域染上北約式的對抗思維,究竟是利是弊?

如果要對斯托爾滕貝格過去10年的任期做稍微認真和嚴肅的評價,這些都是繞不過的問題,而且答案跟他本人所總結的成績是反過來的。歐洲今日安全形勢淪落到這樣的困局,北約到底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正是北約的擴張釀下烏克蘭危機的禍根,將手伸向亞太又將地緣政治緊張輸出到歐洲之外,斯托爾滕貝格所主導的北約更是進一步將自己與美國的戰略目標捆綁,其所有轉變無不體現美國的戰略意圖。歷史留給斯托爾滕貝格本人的評價,除了因北約內部分歧而造就的這個史上第二長任期之外,恐怕還有華盛頓政策“忠實的執行人”“急先鋒”形象。

斯托爾滕貝格多次公開渲染“中國威脅”,圖爲中國國旗和北約旗幟 資料圖

北約早就該隨着冷戰壽終正寢,它的生存和發展一直靠製造安全焦慮和捲入戰爭衝突,周而復始。北約一邊宣稱自己是地區聯盟一邊又以維護自身安全爲名不斷進行全球性擴張,一邊說自己是防禦性組織一邊又以防禦之名大搞威懾、煽動對抗。斯托爾滕貝格試圖把北約打扮成地區甚至全球安全的“保護者”,但他所謂“軍事實力是對話的先決條件”等言辭,不過就是將“強權即公理”換了一種說法罷了。

表面上看,這篇演講很像是斯托爾滕貝格留給北約的一個躊躇滿志的戰備宣言,但實際上字裡行間難掩北約自身的困局和落寞。在美國國內政治面臨不確定性的狀態下,北約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歐洲可持續安全的路在何方?斯托爾滕貝格背後,留給歐洲國家和世界的是一個更分裂的局面。

實際上,北約75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它並沒有讓歐洲和世界更和平更安全。北約的存在和不斷擴張恰恰成爲造成安全困境的根源,反而是少一些北約及其對抗式思維的地方實現了“長和平”。斯托爾滕貝格的離任演講及其所誇耀的北約擴張,價值就在於告訴世人當前的世界不需要一個挑動陣營對抗、散播冷戰思維的北約,更不需要一個全球性擴張的北約。我們敦促北約與它即將卸任的秘書長一道,讓那些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迷信軍事武力、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以及搞亂歐洲、禍亂亞太的危險行徑早點“退休”。

延伸閱讀:

北約秘書長又"警告"上了:中國應停止支持俄羅斯

對於俄烏衝突,中方已反覆表明“勸和促談”立場,但美西方卻頻繁強扯中國。

據烏克蘭國家新聞社(UNN)和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9月6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挪威奧斯陸發表講話時再次甩鍋,呼籲中方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停止支持”俄羅斯。

報道稱,斯托爾滕貝格在與挪威首相斯特勒舉行的聯合發佈會上,不斷給中國惡意“戴高帽”。他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聲稱,在俄烏衝突期間,“伊朗和朝鮮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彈藥等,而中國則成爲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推動者”。

據他所說,“俄羅斯使用的許多武器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與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之間保持了“無限制夥伴關係,並向其提供了包括武器、部件、設備和原材料等軍民兩用材料的支持”。

“我呼籲中國停止支持俄羅斯的非法戰爭,”托爾滕貝格隨即宣稱,若中方繼續助長這一“歐洲最大的軍事衝突”,“中方的利益和聲譽將受到影響”。

斯托爾滕貝格9月6日在挪威發表講話 圖源:烏克蘭國家新聞社

實際上,這並非美西方官員首次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強扯中國,呼籲中方向俄羅斯施壓。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芬蘭總統斯圖布7月初曾表示,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已經到了北京可以結束烏克蘭衝突的地步。他當時聲稱:“俄羅斯現在非常依賴中國。中方領導人一個電話就能化解這場危機。”

7月11日,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峰會閉幕新聞發佈會上再次強調,北約把中國定義爲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支持者”,稱中國同白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系共同支持俄對烏戰爭的組成部分。

當時,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迴應表示,中方強烈譴責北約秘書長針對中國發表極不負責任的挑釁性言論。有關的言論充斥着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顛倒黑白,惡毒攻擊中國製度,公然干涉中國內政,惡意歪曲中國內外政策,在烏克蘭問題上甩鍋推責、誤導國際社會,對中國正常的軍力建設以及同有關國家關係說三道四。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林劍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資料圖

林劍進一步表示,中方此前已就烏克蘭問題和北約峰會清晰地表達了立場。在此要強調指出,長期以來,北約秘書長罔顧事實和中方反覆交涉,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各種場合對中國大肆抹黑攻擊,渲染“中國威脅論”,煽動疑華反華情緒,配合某些勢力對華打壓遏制的企圖昭然若揭。種種拙劣表演不能不引起世人警惕,也充分印證了北約作爲冷戰遺存、陣營對抗和集團政治的產物,將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何種風險與挑戰。

林劍指出,中方奉勸某些在政治生涯上行將就木的西方政客,不要妄圖靠拱火澆油、挑釁生事和嫁禍於人來強行留下些許“遺產”。中國將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以自身發展和對外合作爲世界和平穩定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同時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將中國視爲“假想敵”,北約最終只能自食苦果。

此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7月份曾在一次講話中提及中國,稱他不希望與俄羅斯有着“無限”夥伴關係的中國充當調解人,但希望中方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壓力,以結束戰爭。

當地時間9月2日,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表示,俄烏衝突或將持續十年之久,同時呼籲中方參與衝突調停,因爲“中國是唯一能夠真正使這場戰爭結束的國家”。他還聲稱,由於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友好,可以發揮其他國家不能發揮的作用,“如果中國能夠結束這場瘋狂的戰爭,肯定會得到歐洲的善意和感激”。

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於相關呼籲曾迴應稱,中國和俄羅斯都是獨立自主的大國。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我們將始終站在和平和對話的一邊,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方保持溝通,繼續爲推動危機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