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給能源產業帶來什麼(能源與智能)
本文轉自:人民網
DeepSeek風靡 能源企業紛紛接入
大模型給能源產業帶來什麼(能源與智能)
■本報記者 張勝傑
當風電葉片裝上“智慧大腦”,當充電樁變身“能源路由器”……眼下,以深度求索DeepSeek系列爲代表的大模型正快速滲透到能源、製造等產業領域。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國家電投、中國華電、中廣核、中核集團等多家電力央企或子公司已陸續完成旗下AI平臺與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以DeepSeek爲代表的大模型不僅提升了能源行業的效率,也爲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DeepSeek在能源行業的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未來,DeepSeek有望在能源生產、傳輸、消費等各個環節發揮更大作用,推動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在技術運用上“你追我趕”
由於DeepSeek靈活和開源的屬性,多家電力巨頭密集佈局。
2月12日,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自主研發的模型服務雲MSC平臺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
“MSC平臺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將提高平臺智能化生產能力,實現需求精準解讀、交互極致體驗、缺陷智能防控、性能優化策略及文檔自動生成等關鍵功能,提升電網數字化項目研發效率,賦能業務快速響應和靈活變革,同時有效降低研發成本。”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2月15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DeepSeek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並在集團“iHN+”移動門戶中推出了“睿智小能”AI助手,實現DeepSeek爲日常辦公與管理賦能。
據華能數字化部李小翔副處長介紹,AI助手“睿智小能”深度融入“iHN+”平臺,賦能能源生產運行、經營管理、科技研發的各個環節。目前,在通用知識基礎上,結合規章制度、故障分析等企業數據庫,利用預置提示詞,實現了知識問答、公文擬稿、智能校對、文件解讀、科研輔助等基礎功能,高效輔助日常辦公與管理。
此外,南方電網“大瓦特”體系、中國華電“華電睿思”數字底座也相繼完成DeepSeek接入。
記者注意到,以“兩網”、五大電力央企等爲代表的能源央企,一改“大象轉身慢”的公衆印象,以專業的姿態和積極擁抱AI。這在業內人士看來,DeepSeek的接入,已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AI驅動的能源革命正加速前進。
“上述現象意味着DeepSeek已經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尤其是能源電力行業,不約而同地接入DeepSeek,這種你追我趕、齊頭並進的態勢令人振奮。”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熊焰對記者說。
“DeepSeek時刻的到來,緣於其‘能力追平、成本碾壓、自主可控、開放開源’這4個特徵。”在熊焰看來,沒有上述4個特徵,任何一個新的技術都難以對既有產業形成重大影響。
●“擁有一個更聰明的大腦”
能源行業是一個複雜、系統產業。熊焰認爲,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必須具備三個特徵纔會率先落地:一是超級複雜,複雜到人類腦力所不能及。二是存在巨大的降本增效空間。三是有支付能力。
“這三個特徵能源行業都符合,尤其是第一個特徵,超級複雜。”熊焰解釋稱,能源行業的生產端就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環節,它的品類有煤電、核電、水電、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分佈廣泛,產出複雜多變,若做到這幾者的平衡匹配,其中的技術信息的密集度和複雜程度更是難以想象。電網端,更是現代工業體系中數據量最大、變動量最大、複雜度最高的體系之一。“因此,用DeepSeek這一類的大模型來優化、升級、改造、重構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
熊焰舉例稱,比如電力交易系統,這個場景就有數以萬計的發電側,包括穩定的煤電、水電和核電,還有不穩定的風電、光伏。同時,在需求側,又面臨着需求多種多樣的用戶需求。所以,它的交易模型的複雜程度遠超人類腦力所能及。
“從預測、調整,到交易、優化,接入大模型後,整個電力交易系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更聰明的大腦。”熊焰說,在這個領域看,大模型所能起到的智能調度,削峰填谷、靈活交易的作用,應該說技術應用前景令人振奮。
從需求預測看,DeepSeek正加速能源行業從“經驗驅動”到“數據智能”的進程。貴州省數字能源協會秘書長李波表示,傳統能源調度依賴歷史數據與人工經驗,難以應對風光發電的強波動性。如今,可藉助DeepSeek通過融合氣象、經濟、地理等多維度數據,構建高精度預測模型。
“比如, 國家電網利用AI技術整合氣象、經濟活動和地理信息等多維度數據,構建高精度的電力需求預測模型。”李波說,這個模型顯著提升了電力調度的精準度和靈活性。
此外,熊焰還表示,DeepSeek在能源的每個環節它都可參與,從採購到建設、運營管理、每個環節都能起到明顯的降本增效作用。
●數據和場景仍是最大挑戰
能源企業陸續接入DeepSeek,是盲目跟風趕時髦,還是真的看到了其中的價值去搶佔先機?業內對此看法不一。
大家普遍認爲,關鍵還是要看DeepSeek接入後的真實效果,到底對能源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後續還是值得觀察的。
談及DeepSeek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熊焰認爲,數據和場景仍是兩大難題。
“要想做這個行業的應用模型,你若拿不到高質量的數據,那是做不來的。”熊焰坦言,“這方面高質量的數據仍然稀缺。”
記者在以往的調研中注意到,現在很多企業雖然也搭建了智能化的大平臺,在監控大屏上可以實時看到一些數據,但是一般都比較封閉,大部分數據僅限在自己本公司或集團使用的。
熊焰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把一些能源生產的數據收集起來,經過脫敏、清洗,在一定範圍內開放出來,讓更多的開發團隊能夠接觸到、使用上這些新能源生產的數據集,這將對整個行業的優化會有很大提升。
另外,DeepSeek還面臨着應用場景的難題。熊焰分析稱,如果不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也是沒法商業實踐的。“比如說,風電、光伏的運維便是一個典型的場景,因爲它高度分散,智慧運維的需求又非常明顯。今後,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把這些場景的需求規模化、集約化。”
多家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實施數智化轉型,不僅對自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整個能源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和示範作用。
以華能爲例,李小翔表示,數智化技術的深化應用將顯著提升清潔能源生產利用效率,優化火電運營水平,實現碳排放精準管控,爲集團綠色低碳轉型按下“快進鍵”。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促進全行業能效提升,降低社會綜合用能成本,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支撐。
關於大模型在能源行業的應用潛力,編輯部諮詢了DeepSeek。以下是其給出的具體應用場景:
◆能源需求預測與生產優化
需求預測:大模型可精準預測短期及長期的能源需求,優化發電計劃和電網調度,減少資源浪費。
可再生能源整合:分析氣象數據,預測風電、光伏發電的波動性,輔助電網動態平衡供需,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
生產優化:在傳統能源領域(如油氣開採、火電),通過設備運行數據建模,優化生產參數,降低單位能耗。
◆智能電網與儲能管理
電網智能化:實時分析電網運行數據,識別潛在故障,提供動態調整方案,提升供電可靠性和韌性。
儲能調度:優化電池儲能的充放電策略,結合電價波動和供需缺口,實現削峰填谷,降低用能成本。
分佈式能源管理:協調屋頂光伏、電動汽車等分散資源,構建虛擬電廠,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經濟性。
◆勘探開發與資源評估
地質數據分析:處理地震勘探、測井數據,識別油氣藏或地熱資源分佈,縮短勘探週期。
資源評估建模:結合地質、氣候和經濟數據,預測頁岩氣、可燃冰等非常規資源的開發潛力。
風險預警:分析歷史事故數據,預測油氣田開發中的安全風險,提供預防措施。
◆節能減排與碳中和
碳排放追蹤:整合企業生產、運輸和用能數據,構建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模型,識別減排關鍵環節。
碳捕集與封存:模擬二氧化碳封存地質條件,優化CCUS技術路徑。
◆能源市場與風險管理
價格預測:分析政策、地緣政治、供需關係等,預測原油、電力等能源價格趨勢,輔助交易決策。
風險管理:識別市場波動、極端天氣等風險,提供對衝策略。
政策模擬:評估碳稅、補貼等政策對行業的影響,爲企業戰略調整提供依據。
◆研發創新與材料科學
新材料發現:通過分子模擬和材料性能預測,加速高效光伏材料、電池電解質或制氫催化劑的研發。
核能模擬:輔助核反應堆設計、聚變等離子體控制等複雜物理過程建模,降低實驗成本。
氫能產業鏈優化:從制氫、儲運到應用,優化技術路線(如電解水制氫、天然氣重整)。
◆客戶服務與能源普惠
智能客服: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解答用戶用電問題,提供節能建議或故障處理指導。
個性化用能方案:根據家庭/企業的用能習慣,推薦最優電價套餐或儲能配置。
能源普惠:在偏遠地區,結合微電網和AI算法,優化離網能源系統,降低用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