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樑文峰、王興興一步,浙大清華校友聯手赴港IPO

最近一段時間,榮登杭州“六小龍”之列的幾家企業可謂存在感十足,頻頻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

當樑文鋒的深度求索和王興興的宇樹科技靠着DeepSeek和登上春晚的人形機器人在各自的領域大放異彩之際,由黃曉煌等創始人掌舵的羣核科技正積極向港股的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2月14日,旗下擁有酷家樂等產品的羣核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爲杭州“六小龍”中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玩家。而在此次IPO前,作爲全球最大空間設計平臺的羣核科技,已經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和投資。

而羣核科技的背後,站着三位擁有名校背景的海歸精英。2008年,畢業於浙大竺可楨學院的黃曉煌、陳航選擇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繼續深造。在那裡,他們邂逅了同樣懷揣夢想、去伊利諾伊大學留學的清華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朱皓。

2011年,在英偉達負責CUDA開發的黃曉煌決定回國創業,他隨即拉來了陳航與朱皓一同加入這場充滿挑戰的創業之旅。儘管創業初期曾面臨資金短缺、辦公條件簡陋等多重挑戰,但他們不懼艱辛迎難而上,逐漸在行業內嶄露頭角,成爲了引領潮流的先鋒。

隨着此次IPO進程的正式啓動,羣核科技近些年的財務成績也得以公開。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科技的營收規模不斷壯大,毛利率也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但公司至今尚未打破虧損魔咒。

羣核科技赴港IPO,或成杭州“六小龍”首家上市公司

2月17日,一場匯聚了衆多商業巨擘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盛大召開,瞬間吸引了全網的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此次座談會陣容堪稱“星光熠熠”,匯聚了衆多商界精英。

除了華爲任正非、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寧德時代曾毓羣、比亞迪王傳福等一衆廣爲人知的商界大佬外,還有兩位年輕有爲的企業家也現身其中,成爲全場矚目的焦點之一。

這兩位年輕創業者,一位是80後AI新秀樑文鋒,他不久前剛剛憑藉DeepSeek大模型在AI領域異軍突起,甚至就連行業領頭羊OpenAI都倍感壓力;另一位則是90後的機器人創業者王興興,他創立的宇樹科技所研發的產品此前在春晚、冬奧會等多個重要場合大放異彩。

值得一提的是,樑文鋒領導的深度求索和王興興掌舵的宇樹科技,均榮耀上榜杭州“六小龍”之列。儘管在這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樑文鋒和王興興作爲“杭州六小龍”中的唯二選手出席,但在企業資本化的進程中,另一家名爲羣核科技的企業卻搶得先機。

2月14日,杭州羣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羣核科技”)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於主板掛牌上市,由摩根大通和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隨着上市申請材料的遞交,羣核科技成爲了杭州“六小龍”中首家啓動上市進程的公司,並有望率先登陸資本市場。值得一提的是,羣核科技此前曾於2021年向納斯達克發起衝擊,但未能圓夢。

那麼被譽爲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羣核科技,到底是何來頭?雷達財經瞭解到,羣核科技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顛覆性的設計和可視化雲平臺,以人工智能(AI)技術和專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羣驅動。成立至今,羣核科技已打造出多款備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其中,當家明星產品空間設計軟件酷家樂廣受好評。此外,公司還擁有海外版產品Coohom、面向室內環境AI開發的下一代空間智能解決方案羣核空間智能平臺(SpatialVerse)、具備增強建築信息建模(BIM)功能的酷空間以及創意內容雲設計平臺美間等。

另據招股書顯示,羣核科技的業務重點始於空間設計和可視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若按2023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MAU)數目計量,其已成爲全球最大的空間設計平臺。若按2023年的收入計量,羣核科技還是中國最大的空間設計行業軟件提供商,約佔22.2%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IPO前,羣核科技其實已經獲得了衆多投資方的認可。天眼查顯示,成立至今,羣核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獲得了包括IDG資本、紀源資本、順爲資本、經緯創投、高瓴資本、Coatue等在內的多家知名機構的青睞。

另據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的E+輪融資中,羣核科技約獲得融資1億美元,每股成本爲1.46美元,對應投後估值約爲2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億元)。

羣核科技身後,站着三位海歸精英

同樑文鋒、王興興一樣,隨着公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羣核科技的創始人也隨之進入公衆視野。目前,在羣核科技擔任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的黃曉煌、陳航、朱皓三人,均爲公司的創始人。

其中,擔任董事長的黃曉煌,曾在福安一中度過自己的高中時光。據他的高中數學競賽指導老師、現任福安一中校長的陳雄透露,黃曉煌學業成績優秀,興趣愛好廣泛。在高中階段,他便已經展示出極強的學習天賦,並多次在數學競賽中獲獎。

高中畢業後,黃曉煌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師從知名學者鮑虎軍,專攻計算機圖形學方向。在這裡,黃曉煌還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創業夥伴——陳航,兩人不僅是同班同學,還成爲了室友。

在本科讀書期間,黃曉煌、陳航二人經常以“臥談會”的形式在寢室裡暢談新技術與未來的可能性,尤其是GPU超級計算和渲染引擎等前沿領域。也是自那時起,創業的種子便在二人的內心深處悄然萌芽。

本科畢業後,黃曉煌和陳航都選擇了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讀研。而在美國深造期間,他們又結識了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即本科來自清華計算機與技術專業的朱皓。

2010年,黃曉煌放棄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選擇加入美國英偉達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的他,在此期間主要負責NVDIA、CUDA及其他軟件的設計和開發。

一年後,黃曉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美國,選擇回國創業。他攜手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陳航和朱皓,共同創辦了羣核科技。在創業初期,他們不辭辛勞地跑遍了全國各大城市,最終決定在杭州這片熱土上紮根。當地也給予了他們大力的支持,提供了150萬元的無償資金扶持,爲他們的創業之路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然而,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黃曉煌最初回國創業的過程中,還發生過一段小插曲。據媒體報道,2011年7月,黃曉煌帶着他做的一款圖像渲染技術回國,但原本談妥的融資被硅谷投資人放了鴿子,最終公司的啓動資金是黃曉煌和陳航自己湊的。

而創業初期,黃曉煌的公司還一度被認爲是“黑作坊”,30平米左右的房間裡,一堆人在裡面“嘰嘰喳喳”,甚至就連行政員工都很難招來。儘管創業困難重重,但三人不畏挑戰、迎難而上。在他們堅持不懈的攻堅克難下,公司發展逐漸步上正軌。

2012年9月,羣核科技打造出了產品的雛形,併成功攻下第一個付費客戶。2013年,他們更是憑藉端雲協同的高性能GPU集羣支持,推出了首款產品——酷家樂工具1.0。這款產品實現了快速逼真的渲染效果,開啓了10秒渲染的新時代。

經過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羣核科技如今已發展成爲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術和專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羣爲底座的空間智能企業。招股書顯示,IPO前,黃曉煌、陳航、朱皓對羣核科技的持股比例分別爲15.46%、11.04%、4.22%。

如今,這三位創始人在公司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黃曉煌主要負責集團的整體戰略規劃以及業務方向及發展,陳航負責集團的戰略規劃、業務營運及營運管理,朱皓則負責集團的戰略規劃以及技術研究及開發管理。

營收、毛利率不斷提升背後,尚未擺脫虧損泥潭

此次IPO,羣核科技以“全球空間智能第一股”爲目標,向資本市場發起強勁衝擊。這一雄心壯志的背後,是公司營收的穩步增長與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

2023年,公司營收從上一年的6.01億元增加至6.64億元,同比實現10.5%的增長。此後,公司營收又從2023年前9個月的4.86億元增加13.8%至2024年同期的5.53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羣核科技能夠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廣大客戶的支持。據瞭解,羣核科技主要採用訂閱模式運營。於往績記錄期間,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企業及個人客戶對公司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的訂閱,其次是向企業客戶提供專業服務。

2024 年,公司旗下平臺的平均月活躍訪客數爲8630萬名,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270萬名。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羣核科技分別服務超過311107名、390585名及413872名個人客戶。

在個人客戶數量不斷攀升的同時,羣核科技的企業客戶羣也在迅速擴大。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企業客戶羣達33058名,到了去年第三季度末,這一數字已進一步增至45548名。

在不同類型的客戶中,企業客戶爲羣核科技貢獻了絕大部分的訂閱收入。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羣核科技來自企業客戶訂閱的收入佔公司收益總額的比重分別爲81.6%、84.8%及84.0%,始終保持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羣核科技的企業客戶淨收入留存率近年來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從2022年末的112.3%下降至2023年末的106.0%,並在2024年9月末進一步降至104.2%。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到,業務停止、客戶流失、客戶採購變動均可能對該項指標造成影響。

營收規模不斷壯大之際,羣核科技的毛利率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該指標從2022年的72.7%上升至2023年的76.8%,又在去年前三季度進一步上升至80.4%。

不過,公司至今仍未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科技分別錄得7.04億元、6.46億元、4.22億元的期內虧損。儘管虧損規模不斷收窄,但羣核科技尚未完全擺脫虧損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三季度,羣核科技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爲2.63億元、2.48億元,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減少,佔總營收的比重也分別從上年同期的60.5%、53.4%降至47.6%、44.9%。

面對尚未扭正的盈利指標,羣核科技表示,在追求長期盈利能力的過程中,公司將致力於透過持續的舉措來提高營運效率。爲提高研發效率,公司正在優化項目選擇以確保效率並專注於具有影響力的開發。同時,公司會定期審查進行中的項目並評估其與戰略目標的一致性,以確保有效的資源分配。

爲提高銷售及營銷效率,羣核科技擬安排專職銷售代表審查、驗證及跟進營銷產生的線索,促進銷售及營銷工作的協同效應及一致性。同時,公司亦將繼續優化銷售及營銷職能的培訓計劃,以儘量縮短新僱員的學習曲線並提高整體團隊表現。

羣核科技認爲,隨着公司受益於規模經濟及營運效率的提高,其預期公司的經營開支佔收益總額的百分比將會下降,這將對其盈利能力產生長期積極影響。羣核科技認爲,通過實施上述戰略,公司完全有能力在未來實現可持續盈利。

懷揣着黃曉煌等三位創始人宏偉願景的羣核科技,接下來能否作爲杭州“六小龍”中的先鋒,率先在資本市場成功打響第一槍?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源自:雷達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