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資管換帥,國信資管董事長成飛即將加盟東證資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實習生高天韻 深圳報道

資管圈再迎重磅人事變動。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國信證券副總裁、國信資管董事長成飛即將加盟老牌券商資管機構東證資管。這一人事變動引發市場關注。

作爲國信資管業務近四年業績躍升的關鍵推手,成飛此前曾表示,資產管理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需要樹立“立足長遠、聚焦投研”的理念,沒有捷徑可走。此外,資產管理需要兩條腿來支撐——投研和銷售缺一不可。銷售提供的是爆發力,可以短時期內脫穎而出;投研則提供了耐力,決定了比賽最終的勝負。

東證資管作爲首家券商資管,是行業少有的規模以權益基金爲主的資管公司,但近年來公司發展陷入困境,從非貨管理規模來看,東證資管2024年規模下滑261億元,跌出行業前三十。業內關注,東證資管將如何重構投研體系尋求突破。

四年業績躍升的關鍵推手

有着近二十年資產管理工作經驗的成飛,目前擔任國信證券副總裁、國信資管董事長。

公開履歷顯示,自2006年起,成飛就進入國泰君安工作,先後擔任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證券總部助理研究員、資產管理總部研究員、投資經理,國泰君安資管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總裁助理,公司副總裁等職務。2021年5月加入國信證券。

彼時,國信證券資管收入排名尚處行業二十六名。在成飛主導的“立足長遠、聚焦投研”戰略下,公司在此後四年實現跨越式發展,資管手續費淨收入從2021年的2.03億元逐年攀升至2023年的4.9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6.34億元,同比大增81.62%,增幅排名第5。

對於資管業務取得高速增長的原因,國信證券在2024年半年報中稱,一是因爲創新策略持續落地,在做好固收、權益等傳統優勢策略基礎上,發行了掛鉤黃金的固收+、掛鉤衍生品的指數增強等新策略,資管產品類型不斷豐富、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二是因爲市場管理更加精細,根據不同渠道特點進行鍼對性拓展和維護,並抓住企業客戶理財模式轉型契機,推動企業客戶數量快速增長;三是因爲充分利用公募REITs、ABS等資本市場工具爲實體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等。

“資產管理機構的發展不只侷限於某一條路徑,也不都是通過公募這一條路徑走出來的,關鍵是找到自己發展的目標,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成飛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資管機構亦需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對於券商資管機構來說,應堅持自身特色,把絕對收益、固定收益、ABS及REITs、產品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券商資管要做最好的自己。

國信資管正式開業

發力資管業務,成立資管子公司已經成了證券行業的一大布局重點。國信資管從籌備到正式開業也歷時兩年多時間。

2022年4月,國信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議案,當年9月獲證監會接受申請材料;2023年11月10日,國信證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覈准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批覆》,獲准設立全資證券資產管理子公司,即國信資管,業務範圍爲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並獲准國信資管作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從事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同時,中國證監會覈准國信證券自身減少證券資產管理業務。2024年4月23日,國信資管完成工商登記。

2025年3月19日,國信證券發佈公告稱,2025年1月27日國信資管已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將於2025年3月21日正式開業,自正式開業日起,國信證券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包括全部大集合、目前存續的私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定向資產管理計劃) 和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管理人,由“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爲“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國信資管註冊地爲廣東省深圳市,初始註冊資本10億元。國信證券副總裁成飛擔任國信資管的董事長,總經理爲方強。目前,國信資管高管團隊共計5人,除總經理方強外,還有合規總監陳勇、首席信息官吳士榮、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陳冰和首席風險官柏有勇。

加盟東證資管

成飛即將加盟的東證資管爲老牌券商資管機構。

東證資管前身是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部,1998年開始從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2005年首批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發行東方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方紅”品牌由此誕生,2010年成爲國內首家獲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券商系資產管理公司,2013年成爲業內首家獲得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非基金管理類公司。

作爲首家券商資管,東方紅資產管理公司是行業少有的規模以權益基金爲主的基金公司。2014年9月,東證資管發行了第一隻三年期封閉基金東方紅睿豐混合。

此後,東證資管發行了多隻三年期的封閉基金。然而最新數據顯示,東方紅睿澤三年持有C、東方紅啓興三年持有A、東方紅啓瑞三年持有B等多隻產品成立以來虧損超過30%。

在遭遇持續虧損之後,東證資管失去持有人的信任,規模持續下滑,近幾年,東證資管先跌出非貨公募前20名,直至2024年,跌出行業前三十。

在行業降費的大背景下,東證資管將如何重構投研體系尋求突破,確定發展目標走出特色,備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