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藍海共守綠島 東管處推動跨域海洋治理計劃
▲東管處推動跨域海洋治理計劃。(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綠島以蔚藍海岸與豐富海洋生態聞名,但在觀光熱潮帶動地方經濟的同時,環境承載與資源保育的平衡也成爲新課題。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10月13日攜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及臺東縣綠島水域休閒遊憩活動發展協會,在大白沙海域共同舉辦《嶼海共存・綠島永續治理政策交流工作坊》,嘗試以「共學、共識、共行動」爲核心,開創跨域合作的海洋治理新模式。
這場活動跳脫傳統研討會形式,讓參與者親身投入水域體驗,包括水肺潛水、自由潛水、浮潛及立式划槳(SUP),藉由親近海洋環境的過程,深化對生態現況與空間利用議題的理解。來自公私部門、學界、醫療單位與在地業者的代表齊聚一堂,針對永續觀光、專業訓練及基礎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東管處表示,綠島長年面臨觀光壓力與環境挑戰,此次工作坊旨在凝聚多方共識,爲島嶼發展找出兼顧保育與產業的永續方向。會中與會者普遍認爲,綠島應朝「高價值旅遊」轉型,以提升品質取代低價競爭,讓旅遊迴歸安全、舒適與在地文化體驗的本質。同時,推動「專業導潛制度」被視爲重要關鍵,透過導覽員認證與教育訓練機制,培養從業人員的環境責任與專業能力,避免生態破壞與過度開發。
中央研究院陳昭倫研究員指出,未來將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平臺,以大白沙海域作爲示範據點,實地試行「專業導潛制度」,期盼讓綠島成爲平衡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的永續典範。成功大學李俊霖副教授亦於會中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從海洋生態保育的數據與實證角度,提出政策建議,爲後續治理平臺提供學術支撐。
除了觀光與海洋議題,與會者也關注到生活層面的挑戰,包括垃圾處理、水資源與公共設施的改善。大家普遍認爲,唯有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綠島的永續發展纔有堅實基礎。東管處林維玲處長強調:「發展與保育並非對立,而是互相依存。綠島的未來,應由真正關心這片土地的人共同決定。」
未來,東管處將持續推動「專業導潛制度」與導潛培訓計劃,協助在地業者強化自主管理能力,並深化與中研院及地方團體的合作,建立長期監測與治理平臺。透過跨域協作與社區參與,打造兼具生態保育、安全管理與旅遊品質的示範島嶼,爲綠島永續藍圖開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