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茶園如何鋪就振興富民路?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千畝茶園如何鋪就振興富民路?
——雲南省普洱市黎明鄉“三園聯動”解鎖鄉村振興“密碼”
在雲南省普洱市黎明鄉岔河村,千畝茶園吐露新綠,茶香氤氳間,一幅生態保護與富民強村交織的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該村創新打造“生態茶園、嫁接改良茶園、放養茶園”三個千畝級產業模塊,通過差異化佈局與全鏈條升級,讓茶葉成爲富民強村的“金葉子”,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之路。
1200畝生態茶園是村裡的“綠色擔當”。這裡嚴格遵循有機種植規範,採用羊糞、菜籽餅等農家肥替代化學肥料,通過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使用,讓茶樹在純淨生態中自然生長。
寧洱縣黎明鄉岔河村的“三個一千畝”茶園。董金焓攝
茶農李國強介紹:“我們施的肥都是經過發酵的有機肥,雖然成本高些,但茶葉品質有保障。”這種精細化管護模式,讓產出的茶葉色澤鮮活、香氣清雅、口感醇厚,在高端茶葉市場供不應求。
1000畝嫁接改良茶園曾是破局重生的“潛力股”。過去,老品種生茶因品相差、產量低,每公斤鮮葉僅售7元。2022年起,村集體引進葉片肥厚、品相優良的“大芽頭”品種,組建由12名技術能手組成的嫁接服務隊,免費爲茶農提供改良服務。
如今,新茶樹鬱鬱蔥蔥,鮮葉單價躍升至15元,畝均產值實現翻番。“現在芽頭大、採摘快,一天收入抵過去一週!”茶農向陽算起收入賬,20畝茶園嫁接後年收入突破12萬元。
1000畝放養茶園獨樹一幟。茶樹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生長,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產出的茶葉帶着獨特“野韻”,成爲都市茶客追捧的“自然饋贈”。茶商王女士每年春季都會來此收茶:“這種原生態茶葉在市場上能賣到800元/公斤,是普通茶葉價格的3倍。”
三園聯動形成全鏈條矩陣:從大衆消費的生態茶到高端定製的野放茶,2024年全村茶葉產值達980萬元,帶動人均茶產業收入突破1.2萬元。
爲提升附加值,村裡投資260萬元擴建茶葉加工廠,引進自動化殺青機、智能揉捻機等設備,實現從鮮葉到成品的全流程標準化生產。“現在加工的茶葉品相統一、茶香更醇,訂單量增長了40%。”加工廠負責人張明介紹,產品已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12個省市。
茶產業的興旺,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56歲的茶農李大姐在茶園務工,每月收入4500元:“以前種茶收入薄,現在採茶、加工都有活幹,還能照顧孫子。”如今,全村像她這樣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村民有230餘人。
黎明鄉黨委書記表示,將深化“三園聯動”模式,計劃3年內將生態茶園擴展至2000畝,建設茶文化體驗中心,打造集種植、加工、研學於一體的茶旅融合示範帶,讓這片綠葉持續綻放富民強村的新活力。(董金焓、魏喜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