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隱匿的“老年男性殺手”

近日,美國前總統拜登被確診前列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這一病例引發公衆對前列腺癌隱匿性和防治的廣泛關注。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鄒青對此做了解讀。

“沉默殺手”:常常一發現即晚期

作爲美國前總統,在醫療技術水平發達的國家,卻沒能早期發現前列腺癌,公衆都感到非常遺憾。鄒青主任指出,前列腺癌堪稱“沉默殺手”,如果不做篩查,很難早期發現。早期腫瘤生長緩慢且無典型症狀,易被忽視;當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表現時,常被誤以爲是老年常見的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導致漏診。在我國,超70%的前列腺癌確診時已發生轉移,而早期發現的患者不足30%。

篩查是發現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但公衆對篩查的重要性認知仍然不足,很多老年人在基層篩查出PSA高後,不願意接受穿刺檢查,導致不能及時確診。有數據顯示,我國PSA異常者的穿刺率僅爲22%左右,而在歐美爲90%左右。

偏愛老年人:75-79歲爲發病高峰

鄒青表示,拜登82歲確診的案例並不罕見,符合疾病流行病學特徵。因爲前列腺癌與年齡呈強相關性。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前列腺癌 44歲以下患病風險僅0.01%; 60-74歲升至2.42%,75歲以上達3.24%;臨牀中位發病年齡72歲,高峰年齡75-79歲。隨着前列腺癌篩查的普及,越來越多50-60歲的患者被及時檢出,晚期佔比也明顯下降。

手術:高齡不是禁區

很多人以爲拜登沒有接受手術治療是因爲年齡太大。鄒青解釋,能否手術,醫生需綜合腫瘤分期、患者健康狀況及預期壽命等情況來評估。對早期且身體條件良好的高齡患者,仍可採用根治手術或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療;但已發生骨轉移的晚期患者(如拜登),需以激素治療爲主。

激素治療:阻斷癌細胞“燃料”

激素治療,實爲“雄激素剝奪療法(ADT)”。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依賴雄激素,通過藥物或手術抑制睾酮生成。現在有很多高效新型的雄激素受體阻滯劑可有效控制病情。研究顯示,約90%的晚期患者初期對ADT敏感,但多數會在1~3年後產生耐藥性,需聯合其他治療。

骨轉移:最常見的危險信號

前列腺癌喜歡“四處亂竄”,會通過血液和淋巴轉移。特別容易轉移到骨骼引起骨痛,尤以腰部、骶部、髖骨的疼痛多見。多數人很難把骨痛與前列腺癌聯繫到一起,起初都會以爲是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去骨科就診,或者接受用中醫中藥、鍼灸推拿等等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無效纔會到腫瘤科就診;而有些患者出現明顯消瘦、貧血、全身疼痛甚至要靠止痛藥維持纔去做全面檢查,此時病期已晚,治療效果很差。而有經驗的泌尿外科醫生,通過前列腺觸診就可以鑑別診斷。

預防策略:從健康的生活習慣開始

鄒青建議,預防前列腺癌,一定要重視生活習慣。比如飲食上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戒菸限酒,不要憋尿,減少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適度運動等。此外,要重視早期篩查,50歲以上男性2~3年查一次PSA;高危人羣篩查年齡提前至45歲。

拜登患癌的消息爲全球男性敲響健康警鐘。面對這一老齡化疾病,提升篩查意識、建立科學防治觀至關重要。注重生活質量的同時,做好早期篩查。建議男性從50歲起將PSA檢測納入年度體檢,讓隱匿的癌細胞無處遁形。

通訊員 胥林花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