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招募 AI 人才不容易 「三現實問題」讓中小企業喊苦

AI熱潮不斷持續延燒,企業求才若渴,卻也面臨人才痛點。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12日共同合作發佈「AI人才需求調查」,發現「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與「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幾乎並列第一,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

再者「企業內部缺乏 AI 專業培訓資源」(13.24%)與「產學合作不足」(12.93%)也是原因,說明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依然存在落差。

進一步觀察AI人才培育不足的因素則包括:AI教育過於理論化缺乏實作經驗36.61%、企業無法快速找到合適AI人才(缺乏媒合機制)36.14%、AI課程內容與業界技術發展不同步35.3%。

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公開指出,臺灣正處於AI發展的關鍵時刻,2030年生成式AI市場規模估達1.5兆美元,目標爲培育20萬AI人才,將舉辦競賽活動和研擬租稅優惠吸引更多人投入;數發部將透過算力、資料、人才、行銷和資金5大政策工具,包括提供免費算力和訓練資料,協助建立AI生態系。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莊雨潔表示,國內中小企業佔全體企業達98%,無法與大型企業的薪資與品牌競爭,培育AI人才只能依賴內部訓練、員工自修、跨部門轉調,在缺乏完整訓練機制與職場導師,企導導入AI應用確實有難度,造成人才難以長期育成。

調查更直指,AI人才薪資過高(12.63%)、流動率高難以留才(11.41%)、高層投資意願低(11.48%),在在反映出現實的人力成本考量。整體而言,企業對AI技能需求已從早期演算法導向,轉而強調商業與戰略性,成爲企業決策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需要正視的是AI人才問題不只是量的短缺,而是制度難以育成銜接市場需求,企業正面臨「找不到、留不住、難育成」的多重挑戰,需要產官學界共同建構緊密的人才養成計劃與媒合機制,突破瓶頸以深化AI力。

上述「AI人才需求調查」是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佈,針對企業、政府機構、學研單位與非營利組織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公司型態、產業別、AI 導入情形、人才需求變化、關鍵技能需求與對政府政策的期待等多個面向,受訪者來自各類型組織,涵蓋企業、政府機構、學術機構及非營利組織等,顯示調查具多元性與代表性,調查期間自2025年4月18 日至4月30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68 份。

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12日共同合作發佈「AI人才需求調查」,發現「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與「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幾乎並列第一,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 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