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中傑四國彈性佈局 創造優勢
美國對等關稅對傳產業者來說,大多遇到客戶下單縮手衝擊,對製鞋業來說也不例外。不過中傑(6965)未因此縮減資本支出,中傑董事長劉安哲認爲,市場需求仍在,訂單是給準備好的人,因此擴產腳步不變,同時持續深化與客戶關係,守穩自己在客戶核心供應鏈地位。
「中傑必須是客戶的一線(Tier 1)供應商,訂單才能獲得確保。」劉安哲說,「前五大客戶,中傑都是一線供應商。」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傑的影響?
答:上半年確實受到美國對等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客戶採購的態勢會放緩,因爲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品牌方會先按下暫停鍵。加上美中關稅戰,也影響美系客戶的產能安排,尤其對第2季的影響,從營收可以看出來。
隨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陸續底定,客戶也陸續開出接下來的訂單規劃,由於主要品牌客戶的展望仍屬正面,因此中傑持續擴增產能,以因應客戶的需求。當然所有品牌都無法在關稅戰中獨善其身,因此目前的預估還是趨於保守。
問:對明年接單與毛利率的展望?
答:對於2026年展望審慎樂觀,經營團隊也會努力在2026年交出一個成長的成績單,內部目標是希望能有低雙位數的成長。至於毛利率,在第3季、第4季可能會是一個相對低點的位置,中傑將透過精簡開支、提高工廠的管理與生產效率,另外也會與供應鏈討論分攤如因關稅所增加的成本。預測明年的毛利率將會回升,尤其越南廠的毛利率會比較高,甚至略高於同業。
除既有客戶對明年有較明朗的預期,也積極開拓新客戶,包括既有客戶在併購其他品牌後,也爭取進入這些新品牌的供應鏈,而且有了不錯的成果,就整體市場來說,還是很有機會。
問:目前最大的產能仍來自中國大陸,對大陸廠的策略?
答:大陸市場很大,以14億人口來說,一人一年買兩雙鞋,就有28億雙鞋的市場,中傑的佔比還很低。而中傑在大陸已有工廠與訂單,這幾年也可以看到一些國際大品牌逐漸迴流到大陸。
以中傑的產能來說,想拿到中系品牌更高的佔有率,需要在地生產,快速供應是我們的優勢。依過去的經驗,有些國際品牌一開始的訂單可能不多,但一旦大賣,需要好幾倍的產能,中傑可以快速提供,經濟規模也是我們的強項。
以中系客戶來說,主要的客戶是安踏與李寧,中傑目前代工安踏的FILA,近來也接觸的安踏另一個品牌迪桑特,主要是滑雪鞋的品牌,因此對安踏會採取多品牌策略。至於李寧過去兩年雖較處疲態,但因爲拿到中國奧運的代理權,因此對明年的成長,李寧也深具信心。
問:中傑陸續展開全球佈局,在地生產的優勢爲何?
答:中傑可以保住核心客戶的關鍵,在於中傑願意爲主要客戶投資研發中心,中傑爲客戶付出,客戶覺得物超所值,就能保住重要的客戶;另外,中傑在四個國家進行生產佈局,讓客戶有更多的彈性,可以依照市場或關稅的考量,調整出貨的地點。
其實十多年前,一家美系品牌在大陸的年銷量原來約五、六十萬雙,某個產品突然熱銷,一下增至2,000萬雙,中傑在大陸有足夠的產能,可以吃下這個果實。尤其大陸與印度是全球兩大消費市場,國際品牌不會錯失這兩個大市場,因此中傑在地生產的策略會運用在大陸及印度。除就近服務客戶,也能降低關稅衝擊。
針對客戶要銷往歐美的鞋款,中傑已在越南及印尼佈局,例如美系客戶的訂單,因爲關稅問題,產線就從大陸移往越南,目前越南北廠已獲得客戶的認證,今年會持續做鞋面,明年就能開出成品鞋的產能;印尼廠也已在東爪哇取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