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標誌性改革創新 塑造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本文轉自:人民網
■李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爲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供了根本遵循。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充分發揮在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中的頂樑柱作用。
山東能源集團作爲全國煤炭行業重點骨幹企業,秉持着能源報國、產業興國使命。堅定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山東省委工作要求,必須牢記使命勇爭先、挺膺擔當站排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奮鬥姿態,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持續增強發展創新力,爲國有企業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一、深刻認識實施標誌性改革創新的重大意義,增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政治自覺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對於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折不扣落到深處、抓到實處、改出成效、創出新局。
1. 這是履行國企功能使命的必然要求。
國有企業大多處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實現國家戰略意圖、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必須切實把提升國有企業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切實增強核心功能、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堅定履行好肩負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2. 這是提升發展活力效率的必然要求。
聯合重組四年多來,山東能源集團基本完成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破解了長期制約集團改革發展的“整而不合、合而不同”歷史性難題,扭轉了產業同質、市場重疊、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局面,打造形成了資源集中、要素協同、高效配置的一體化發展新模式,經濟規模、盈利能力、品牌形象繼續走在能源行業前列。對照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目標與要求,對標先進國有企業,山東能源集團改革創新的步伐仍需持續加快、深層次的瓶頸制約和頑瘴痼疾仍需解決。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創新,以增強活力、提高效率爲中心,堅持“放得活”與“管得住”辯證統一,加快鍛造“四新”現代新國企。
3. 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但同時也面臨“雙碳”目標新要求、能源市場新形勢,自身發展還存在支撐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數量不足、重大項目產生遴選機制不夠優化、高水平研發團隊相對薄弱、核心領軍人才缺乏、數字轉型力度不夠等諸多短板和弱項,必須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創新,適新應變,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精準明晰實施標誌性改革創新的實現路徑,增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思想自覺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重在落實改革創新舉措。
(一)改革是國有企業的關鍵一招,必須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作爲山東省屬骨幹企業,必須切實增強勇當排頭兵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改革攻堅的強力突破,努力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1. 深化結構性改革,打造現代主導產業體系。
《決定》強調,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聚焦智能化、綠色化、集羣化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打造國內內蒙古、新疆,以及國外澳大利亞3個煤炭億噸級基地,煤炭產量居全國第三位;煤炭與煤電聯營、煤電與新能源聯營有序推進,主導開發渤中海上風電資源,在山東、內蒙古、甘肅等區域佈局建設一批風電光伏項目;高端化工及新材料增量拓效,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物流貿易產業做強做優,成爲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企業之一。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山東能源集團的一項利在當前、關係長遠的戰略任務,我們將着眼於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着力推動國有資本實現“三個集中”。一是推動能源轉型向綠色低碳“集中”。高碳能源低碳化、黑色能源綠色化、傳統能源新型化是大勢所趨。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穩產拓量、增量增儲,紮實做好煤炭產業兜底保障和轉型發展,千方百計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大力實施煤電一體聯營,有序發展先進煤電,積極承擔外電入魯主體責任,關停30萬千瓦以下機組。加快開發渤中海上風電資源,積極參股中廣核招遠一期和國電投國覈示範項目,投資勘探地熱巖項目,開展熔鹽儲能項目佈局,推動風電、儲能一體化發展。二是產業佈局向主責主業“集中”。只有將有限的資源高度集中於一個關鍵領域上打造“拳頭產品”,才能獲得競爭優勢。必須落實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啓航行動,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基礎支撐作用大、正向外溢效應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以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資源資本聚集到“3+1”主業體系、六大產業體系上,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三是區域結構向優質資源“集中”。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是按照區域分佈的,能源資源在哪裡、區域佈局就要拓展到哪裡。必須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走好外部開發二次創業新徵程,國內立足陝西榆林、新疆、內蒙古等能源基地,市場化獲取項目優質配套資源,積極爭取一批優質煤炭、新能源資源;國外突出大洋洲、美洲、歐洲能源市場,重點關注焦煤、銅礦、新能源等資源,積極推進優質資源併購,打造能源合作橋頭堡、礦產資源儲備池、裝備研發轉化地。發揮現代物流貿易平臺作用,發揮物泊科技平臺作用,增加進出口業務,爲建設貿易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2. 深化體制性改革,打造特色公司治理結構。
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雙入雙創”黨建工作模式在全國煤炭行業推廣,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爲“公司治理示範企業”,形成以戰略型管控爲主、以核心運營和財務型管控爲支撐的管控模式。山東能源集團將以制度建設爲主線推進改革,破除深層次體制障礙,確保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一是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形神兼備”。現代企業制度是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爲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是打造“四新”現代新國企的必然要求。必須釐清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建設科學規範高效的董事會,健全更加精準規範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推動企業薪酬結構更加合理合規。深入推進企業組織形態變革,着力去行政化、機關化,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優化管理流程,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二是推動集團管控機制“穿透覆蓋”。必須健全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制度,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在“三重一大”等重點領域探索推進穿透式監管,強化實時監測,增強監督剛性,有效防範化解風險。堅持“放得活”與“管得住”相統一,增強管理部門的戰略協同,該管的堅決管住、不該管的堅決不管,充分尊重權屬企業經營自主權。三是推動資源要素協同“融合提升”。當前企業經營者面臨的能力挑戰,不再是創造資源的能力挑戰,而是整合資源的能力挑戰。必須以更大力度推動產業佈局向優勢業務集中,放大資源規模化、協同化效應,打造現代化新型國有企業。發揮內部資源協同集聚作用,構建產業鏈協同、准入退出和協同考評機制,提升內部協同創效能力。
3. 深化機制性改革,打造新型經營責任制度。
國務院國資委多次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健全更加精準靈活、規範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在更大範圍、更大力度地規範實施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運營。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堅持精益化、市場化“兩化融合”,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實施“31789”優秀年輕幹部培養工程,幹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員工能進能出的格局初步形成。山東能源集團將着力構建用工規範、工效聯動、分配合理、運行高效的市場化新型經營責任制。一是推動幹部用工精幹化。企業要不停地“剪枝”,控制管理層級、機構數量、企業家數、人員規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必須樹立集團人力資源一體化思維,開展“31789”工程三年深化提升行動,嚴格“五控”工作,把住選、考、管“三個程序”,強化畢業生培養鍛鍊,優化中級人才庫管理,建立高級人才庫和關鍵崗位幹部梯隊,做到以需定崗、以崗定人、人崗相適。二是推動人員薪酬市場化。市場化機制是民營企業的優勢,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必須用好薪酬考覈“指揮棒”,“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設計權屬企業考覈體系,探索實施EVA(經濟增加值)、ROE(淨資產收益率)指標考覈,轉變大鍋飯思維,強化獨立覈算、獨立經營,推動薪酬向科技創新人員、苦髒累險崗位傾斜,建立以崗位爲基礎、以能力爲驅動、以業績爲導向的市場化薪酬體系。三是推動考覈分配精準化。企業是共享平臺,應讓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共享企業的財富,必須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優化薪酬模型,對權屬企業負責人績效薪酬主要與安全、利潤類核心業績指標掛鉤,完善職業經理人薪酬管理辦法,嚴格經營目標考覈兌現,考覈結果作爲幹部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
(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向創新要活力
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國有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骨幹中堅。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立足國家所需、產業所趨,厚植核心技術新優勢,建成5個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92個省部級研發平臺,煤炭開採、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化建設等技術走在行業前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山東能源集團將自覺擔負起作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堅持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生態構建一體推進,打造更多國之重器,不斷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1. 強化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
基礎研究、原始創新一旦取得突破,很可能重塑產業和市場競爭格局,對生產力質態帶來根本性影響。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強化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戰略價值高、應用前景廣、自身有優勢的領域全力攻堅,在煤炭開採、液化氣化、新能源、儲能、數字化等領域努力產出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成果,推動企業創新從跟蹤模仿式向開創引領型轉變。健全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2. 推動高效率產業創新融合。
科技成果敲不開“市場的大門”,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閣”,是當前制約科技實力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痛點。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新建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共建區域創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深化同上中下游各類企業科技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錨定“數智山能”目標,深化與華爲公司合作,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物供、營貿、財務業務和煤炭、化工、電力產業等6類場景,推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推動生產運營和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級。
3. 構建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
轉變發展方式,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任務。用好用足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支持政策,聚焦“一利五率”,以高質量發展爲鮮明導向,以實施提質增效、價值創造行動爲重要抓手,深化管理提效、資產提質,全力以赴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目標,即利潤總額穩定增長,資產負債率總體穩定,淨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收現率同比提升,切實以國有企業高質量的穩增長助力穩預期、強信心。提高項目投資“回報率”,堅持聚焦主業、控制總量、效益優先,嚴格投資監管,嚴防投資衝動,擴大有效投資,確保投得準、管得住、收得回。激活金融資本“強引擎”,打造一支行業知名資本運作團隊,編制資產證券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把上市公司作爲做強做優企業集團的“旗艦資產”“開路先鋒”,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相關制度,提升市值管理能力。打造合作共贏“聯合體”,加強與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行業知名企業等對接溝通,聚焦產業協同、資源獲取、存量盤活等,拓展合作領域。
4. 打造高水平人才創新生態。
創新生態對於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潛能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完善“五位一體”技術創新體系,以創新創造爲導向,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弘揚企業家、科學家、“四千”和工匠精神,靈活開展股權分紅等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着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爲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保障科研人員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潛心攻關。
三、系統把握實施標誌性改革創新的支撐措施,增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行動自覺
改革是發展之“鑰”,創新是進步之“魂”。山東能源集團將以改革之“鑰”解難題、以創新之“力”開新局,解開思想釦子,運用科學方法,提升能力素質,直面矛盾問題不迴避,剷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1. 以思維觀念更新領改革創新風氣之“先”。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一變天地寬。唯有更新觀念、創新思路、開闊視野,打破傳統觀念束縛,跳出“條條框框”制約,纔能有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堅持守正創新,正確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破與立、改革和開放、部署和落實等重大關係,做到更新觀念和實事求是相統一,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大膽創新和穩紮穩打相統一,不斷以思想引領變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以創新激發活力。
2. 以科學方法指導促改革創新風氣之“進”。
方法是過河的“橋”和“船”。用好方法,歸根結底是學習好、運用好改革方法論,牢固樹立抓改革創新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統籌謀劃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推動改革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協同促進、相得益彰。調查研究要深入紮實,加強重大改革的調研論證,切實摸清底數實情,提升改革舉措針對性。方案制定要精準精細,進一步優化重點改革方案生成機制,精準設置目標,暢通改革方案反饋機制。推進過程要穩妥有序,充分考慮各方面利益訴求,確保改革沿着正確方向推進。改革成效要促進發展,更加突出目標導向,完善改革評價機制,以高質量發展實績檢驗改革成效。
3. 以過硬能力作風築改革創新風氣之“實”。
黨員幹部必須樹牢爭先攀高的膽氣,激發改革攻堅的銳氣,展現開拓創新的勇氣,全面提升改革創新本領,爭當改革創新“促進派”“實幹家”。壓緊壓實責任,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強化改革舉措的集成聯動、協同配套,確保同向發力,增強整體效能。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突出“有利於人民”導向,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提高改革創新能力,以改革精神推動各項工作全面創新,以創新舉措打通發展難點堵點。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強化正向激勵,最大程度爭取羣衆支持,凝聚全社會關心改革、推動創新的強大正能量。
發展的如椽巨筆,繪就雄渾壯美的畫卷;改革的嘹亮號角,鼓舞永不停歇的腳步。山東能源集團將圍繞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攻堅克難、挺膺擔當,開展“產業重組、人力資源、佈局結構、風險防控、黨建文化”五個融合提升年活動,重點在“主業聚焦、改革深化、創新驅動、優化整頓、風險防控、黨建引領”六個方面決戰決勝,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十四五”發展任務,奮力在打造四新國企、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中走在前、挑大樑,爲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