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拍價下調超44億,深圳地標商場三度上貨架,潮汕“房二代”鄭康豪地產夢漸遠
地標商場被擺上拍賣臺,皇庭國際的債務危機再度浮出水面。
8月11日,皇庭國際(000056.SZ)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發投資”)名下的晶島國商購物中心(即深圳皇庭廣場)及附屬設施、設備,將於2025年9月9日至10日進行司法拍賣。標的物評估價約43.61億元,起拍價約30.53億元,相當於七折起拍。
這場拍賣緣起融發投資與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信託”)的信託貸款糾紛。因未能按期償還27.5億元借款,抵押物皇庭廣場最終走上法拍程序。
皇庭廣場位於深圳福田CBD,毗鄰會展中心、市民中心等地標建築,是深圳的地標性商場之一。項目佔地面積約4.2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於一體。
事實上,皇庭廣場曾兩次掛牌出讓。
2022年3月18日,皇庭國際委託聯交所發佈《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意向徵集公告》,參考價格74.93億元。7天后,皇庭國際再次發佈徵集公告,參考價格調整爲56.20億元。不過兩次掛牌均未徵集到有效購買意願。
此次拍賣的起拍價較三年前的74.93億元下調44.4億元,截至發稿已吸引298人關注,9658人圍觀,暫無人報名。
由於皇庭廣場系皇庭國際重要資產,如拍賣成交,皇庭國際將失去其所有權,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皇庭國際稱,皇庭廣場拍賣成交後對公司的資產、負債及日常經營活動將產生重大影響,公司未來存在可能觸發財務類強制退市的風險警示情形。
地標商場被擺上拍賣臺,也撕開皇庭國際債務危機一角。
截至今年3月底,皇庭國際總負債高達77.77億元。爲此,皇庭國際一邊嘗試出售資產回籠資金,一邊跨界半導體產業,試圖開闢新的增長曲線。
這家曾在深圳地產黃金時代叱吒風雲的潮汕房企,如今正站在懸崖邊上。
港人北上消費,皇庭廣場經營回暖
皇庭廣場是皇庭國際法定代表人鄭康豪的成名作。
皇庭廣場前身是晶島國際購物廣場,由於佔據福田CBD核心地段,且體量不菲,估值一度接近80億元。2010年,鄭康豪力克深圳昔日首富黃茂如等競爭對手,成功受讓百利亞太股權,入主A股上市公司“深國商”,拿下晶島國際購物廣場。
2013年,晶島國際購物廣場改弦更張,以“皇庭廣場”的名字正式開業,成爲皇庭國際首個商業地產開發並運營的大型高端購物中心項目。
皇庭國際稱,皇庭廣場自駐足深圳商業市場以來,圍繞“國際匠心美食生活圈”“年輕潮流社交新聚點”“多元化時尚購物中心”三大標籤,以全新的業態組合形式,打造了一個可以多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有溫度的空間,現已發展成爲深圳購物中心標識代表之一。
過去十年,深圳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商業地產漸成紅海,尤其在福田CBD,星河COCO Park、平安PA Mall、領展中心城、卓悅中心、卓悅intown等購物中心爭奇鬥豔,頗爲考驗運營商的操盤能力。疊加地產行業去槓桿、新冠疫情衝擊等多重影響,皇庭國際經營受挫,2020年營業收入大降31.24%至6.86億元,虧損3.20億元。
2021年,因爲牽涉皇庭國際與中信信託的貸款糾紛,作爲抵押物的皇庭廣場被申請查封,再爲這個命途多舛的地標商場蒙上陰影。
轉機很快到來。
2023年2月,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港人北上消費熱潮興起,距離福田口岸僅2個地鐵站的皇庭廣場迎來潑天富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4年5月報道,深港恢復通關後,2023年前幾個月皇庭廣場的香港顧客迅速提升,佔總人流量的三成,隨後穩定在45%以上,有店鋪甚至出現“競價入駐”的情況。
根據皇庭國際披露的數據,2024年,皇庭廣場出租率維持95%以上,日均客流超過10萬人次,週末日均12萬人次,大型節假日日均客流超15萬人次。
受益於港客北上消費,2024年皇庭國際商業運營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3.5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06.99萬元,同比下降1.95%,跌幅明顯收窄——2023年,這項收入是3.6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52.29萬元,降幅爲3.60%;2022年,收入3.7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22.15萬元,降幅爲14.80%。
經營回暖,能否爲兩度交易折戟的皇庭廣場注入幾分確定性?答案已近在眼前。
五年虧損超45億,鄭康豪的地產夢與芯片賭局
皇庭廣場背後的操盤手——鄭氏家族,曾在深圳地產圈舉足輕重。
鄭康豪祖籍廣東潮陽,是典型的潮汕“房二代”。1997年,其父鄭世進創立皇庭國際前身恆浩地產,先後在深圳皇崗開發了皇庭居、皇庭彩園、皇庭世紀等樓盤。
2003年,恆浩地產投資開發的皇庭世紀創造了深圳樓盤銷售紀錄——開盤當天成交600餘套,金額突破5億元,成爲當年第四季度成交金額與成交面積“雙料冠軍”。
2005年底,鄭世進退居幕後,鄭康豪正式接手家族企業。
鄭康豪掌舵後,皇庭國際開始涉足金融產業。據第一財經報道,2016年,金融業務已成爲皇庭國際三大核心業務之一,皇庭國際擁有私募牌照,管理醫藥投資、定增、股權等三類基金,而其控股的深圳同心基金擁有深圳唯一的小貸再貸款牌照。皇庭國際母公司皇庭集團還佈局互聯網金融、保險、不良資產處置等多個領域。
時代紅利消退,不止是皇庭廣場多次面臨易主命運,皇庭國際也陷入經營泥潭。
根據皇庭國際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虧損1.4億-2億元。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0-2024年,皇庭國際淨利潤分別爲-3.20億元、-12.58億元、-12.00億元、-11.49億元、-6.53億元,累計虧損約45.8億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皇庭國際總資產約80.08億元,總負債約77.77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37.04億元,貨幣資金約0.92億元。
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之際,鄭康豪開始轉向半導體產業尋求突破。
2021年8月,皇庭國際以6097萬元收購意發產投基金,間接持有江西首家芯片製造企業意發功率66.67%股權,切入功率半導體領域。深交所曾就此發函問詢,皇庭國際迴應稱,此舉是圍繞“商管+科技”發展戰略佈局半導體行業的第一步,不存在蹭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
今年8月,皇庭國際宣佈與深圳市尊光固態電池有限公司簽署增資擴股協議。皇庭國際稱,重點佈局儲能等細分方向新材料領域,將進一步完善公司圍繞“功率半導體+”投資和發展邏輯構建的產業新生態,有望成爲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轉型之路並不平坦。2024年,皇庭國際功率半導體業務實現營收0.73億元,同比下降43.69%,佔總營收的11.05%,業績貢獻仍有限。
8月12日,皇庭國際股價大幅低開並封死跌停,收報2.76元/股。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
作者:樑爭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