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業績首尾差68個百分點,機構調倉正上演“東昇西落”
隨着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繼續,QDII基金業績呈現顯著區域分化。
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權益類QDII產品中,業績居前者均爲重倉港股或A股的基金,而“含美量”較高的產品則面臨業績壓力,甚至業績墊底。區域配置的差異,使得QDII產品的首尾業績拉開68個百分點。
以港股、A股爲代表的“大中華”資產正取代美股,成爲跨境投資業績的核心勝負手。這也倒逼基金經理們加速調整區域配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報顯示,已有多隻QDII產品大幅減持美股,並將倉位逐步安置在A股和港股市場。
“短期內,全球市場的波動性在收窄,後續窄幅震盪的可能性較大;未來1~2個月,美元資產的波動都可能會比較大,短期內需注意規避風險。”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對第一財經表示,市場可能會依次按照黃金、有色、權益的順序配置,低吸可能是較好的應對策略。
倉位“東昇西落”
今年以來,美股市場震盪加劇,與港股上行姿態形成對比。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納斯達克指數、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指數年內分別下跌17.81%、19.86%;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同期上漲6.66%、9.38%。
兩地市場走勢的分化,直接影響了聚焦相關市場的QDII產品業績表現。以國際(QDII)基金中的股票型和混合型產品爲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在268只QDII產品(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裡,業績前10均爲重倉港股或A股的QDII產品,而後十名的產品則多爲“含美量”較高的基金。
具體而言,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今年以來漲幅達到46.41%,從一季報來看,該產品投資港股的比例爲86.48%;南方香港成長、工銀新經濟人民幣、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藥ETF等6只年內業績在20%以上的產品,A股和港股的合計倉位均在82%至98%之間。
而業績墊底的華夏全球科技先鋒人民幣,同期跌幅爲21.72%。最新持倉顯示,該產品投資美股的比例在66%。年內跌幅在20.68%的華寶納斯達克精選A,美股持倉則在九成以上。這組數據也表明:持倉區域的差異,造就了首尾68個百分點的收益差距。
“含港量”的多少成爲QDII產品業績的關鍵因素,這也倒逼機構調整策略。記者觀察多份QDII基金的一季報數據發現,已有多隻產品大幅削減美股倉位,轉而投向港股和A股市場。這場調倉風暴中,頭部機構動作尤爲果斷。
以易方達全球成長精選A爲例,其最新美股倉位從48.26%降至12.05%,單季度減少超過36個百分點;而港股和A股倉位均有提升,兩地合計投資比例提升近三成至62%。同時,該基金調出資金重注港股,其前十大重倉股的港股數量從2只增至8只,騰訊控股、泡泡瑪特的加倉幅度爲182.2%、393.92%,阿里巴巴-W、中國聯通、中芯國際、快手-W、上海復旦均爲首次躋身重倉序列。
同樣逃離美股的還有融通核心價值A,其去年底的美股倉位爲52.38%,而今年一季度迅速減半至24.22%;該產品把資金逐步安置在港股市場,倉位從20.48%提升至54.94%,增幅超過三成。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出現相反的操作。如長盛環球景氣行業、華夏移動互聯人民幣均提升了五成以上的美股倉位,同時降低對A股或港股市場的配置。截至4月21日,上述兩隻產品年內均跌超15%。
據第一財經初步統計,較之去年年底,有近70只QDII產品在今年一季度壓縮了投向美股的倉位;有82只產品對A股或港股市場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倉,目前倉位保持在五成以上的產品有上百隻。
配置策略有何變化
“今年年初,我們判斷港股科技股相對美股科技股有明顯的估值性價比。”融通核心價值基金經理何博、程越楷表示,基於此,該基金降低了美股倉位,將更多的股票倉位配置在估值性價比更突出的港股科技股上。短期而言,從性價比角度考慮,產品持倉偏向港股,未來將在中美科技資產中進行適度輪動交易。
有類似操作的易方達全球成長精選基金經理鄭希也認爲,隨着美國經濟基本面的相對弱化以及日本逐步進入加息通道,全球流動性進入再平衡階段,全球資本市場波動率會放大;港股以及境內資本市場流動性壓力減小,國內資產估值大概率逐步進入上行區間。
匯添富全球消費人民幣基金經理鄭慧蓮同樣減持了一些高預期的美股,尤其是可選消費領域,因爲“它們可能存在‘基本面前景跟不上市場的高預期’的風險。而有些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可能還存在惡化,股價的下行風險就更大了”。
不過,隨着二季度的投資窗口開啓,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此前走勢強勁的港股市場近期有所回落,截至4月22日,恆生科技指數跌超9%,多隻重倉港股的QDII產品出現大幅回撤,如國泰君安中證香港科技指數A下跌10%以上。
那麼,在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如何看待未來的市場機會?
汪立分析稱,對於市場而言,宏觀事件的衝擊在逐漸消退,在政策資金救市後續力量減弱的情況下,市場可能逐漸迴歸基本面定價,一季報可能是4月底前的交易主線。當前市場仍有流動性支撐,下行空間不大,但上行也缺乏催化,市場短期內可能處於窄幅震盪狀態。
“近期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港股波動加大,A股長期資金涌入對盤面形成較好支撐,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通,穩定香港市場波動。”摩根士丹利基金多資產投資部對第一財經表示,後續如果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短期消散,海外股市技術性反彈,港股資產如科技、消費或是不錯的佈局方向;A股方面則重點關注紅利資產與內需消費板塊,看淡中游配置。
“美國粗暴的關稅戰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也進一步增加了美國經濟和美元體系的風險。因此,美股、日股以及中國臺灣、越南等新興市場的回撤很大,未來下跌風險依然未充分釋放。”創金合信全球芯片產業基金經理劉揚稱。
劉揚認爲,中國經濟極具韌性,同時與上一次貿易摩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中國從去槓桿的初期演化到新一輪加槓桿的前夜,因此,A股和港股的市場預期更好,更具有投資價值。
“待海外市場調整到位,或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調整有了進展,再或者新一種具有爆炸性的科技創新出現等,這三大條件有一到兩個落地,則將再次迎來增配海外科技資產的時機。”劉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