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柚盛產季到 去油膩助消化 醫示警:3類患者要小心
葡萄柚含有呋喃香豆素,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每年的10月是葡萄柚的盛產期,農業部和醫師建議,民衆購買葡萄柚時,可挑選表皮光滑結實、略帶柔軟且果形飽滿者,每顆葡萄柚平均僅含82大卡的熱量,是低脂高纖、去油膩又能幫助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與藥物共服,尤其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吃。
農業部官網資訊指出,葡萄柚在臺灣主要產區在花蓮縣、嘉義縣和雲林縣山區,臺南、南投和新北市的五股也有少量栽培,每年8月至隔年1月是產季,10月至11月則是盛產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C,及檸檬酸、鈉、鉀、鈣、纖維素、果膠、葉酸等,且卡路里低,平均每個葡萄柚僅含82大卡的熱量,是低脂高纖,去油膩又能幫助消化的食物。但有研究發現,其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食用時最好和服藥時間相隔2小時,且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家醫科醫師黃農茵曾在衛福部食藥署食品藥物安全週報第940期提到,柚子和葡萄柚都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成分,此物質會抑制肝臟內的代謝酵素及小腸內的糖蛋白作用,進而影響身體的藥物代謝,時間長度最長能達2至3天,包含抗凝血藥、降血壓藥、降血脂藥、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鎮靜安眠藥、性功能障礙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在可能影響範圍內。
黃農茵建議,民衆服藥前先看藥袋、藥單,只要有註記藥物不能和葡萄柚一起吃,就應避免和柚子一起吃,另外除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腎功能不佳的病友,也要留意柚子的鉀含量較高,需避免食用過量,以免造成高血鉀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在臉書發文提到,葡萄柚是因果實成串生長在枝頭上,宛如葡萄般聚集,因此得名葡萄柚,民衆在購買時不妨留意挑選表皮細緻亮澤、光滑結實、果形飽滿,及觸摸時略帶柔軟、有沉重感者,若想延長保存,則可於剛採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一週,待「後熟」完成再吃,風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