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隧道+酒莊冠軍!彰化路葡萄莊園打造農業新亮點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左二)在業者指導下製作葡萄酒。(葉靜美攝)★《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彰化埔心鄉「路葡萄莊園」第三代黃俊仕投入10多年建置自動化溫室系統穩定葡萄產量,並打造400公尺葡萄藤隧道推動觀光,有鮮食葡萄、自釀葡萄酒,也有旅遊規畫卻碰到瓶頸,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建議業者可強化品牌定位,並串聯在地觀光資源,讓特色更爲鮮明,並請業者思考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以迎接國際競爭。

「路葡萄莊園」品牌名稱源自創辦人黃俊仕的阿公黃路,因以往採收後的葡萄只能裝箱送至市場拍賣,所以在箱外畫上圓圈,寫上「路」字做爲標誌;原本從事科技業的黃俊仕,因週休二日興起及民間釀酒開放,看見了農業升級的契機,決定返鄉以「創業」的思維經營家族農場。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右四)請業者思考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以迎接國際競爭。(葉靜美攝)★《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彰化埔心鄉「路葡萄莊園」打造400公尺葡萄藤隧道推動觀光。(葉靜美攝)

他除了種植大家耳熟能詳的巨峰葡萄外,還種植了蜜紅、黃金、皇后等少見品種,以「特殊品種」形成市場區隔,許多喜愛葡萄的遊客因此慕名而來,他更成立酒莊,以自家種植、自家釀造爲特色,紅白酒皆以歐式釀法制作,曾連續4年獲彰化縣葡萄酒大賽冠軍,他說,紅白酒區別在於使用的葡萄品種不同。

好食好事基金會從2022年開始推動食農創生計劃,鼓勵青農返鄉創業,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該計劃已協助28家青年團隊,提供84次專屬輔導、360人次培訓,併成功募集資金逾489萬元,路葡萄莊園爲其輔導團隊之一,魏應充今日特別以「業師」的角色親授經營秘訣。

魏應充表示,青農返鄉經營能否成功,取決於市場機會與成本結構,好食好事基金會也在思考如何結合彰化旅遊,協助團隊拓展市場。集團也可透過經驗分享,在包裝設計與產品行銷上與青農交流,幫助青年返鄉投入,帶動地方創生。

魏應充並表示,業者應思考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彰化鮮食葡萄受歡迎,但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卻減少,就是因性價比出問題,尤其近來美對歐關稅政策,可能導致歐洲葡萄酒銷來亞洲,業者更應知己知彼、思考如何與其競爭。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