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政策轉彎…卓榮泰再挨轟 媒體人點根本原因:前因後果沒想清楚

行政院長卓榮泰(右)日前會見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左)後,指示財政部研議普發現金一萬元增設「不領取」選項,引發爭議,現在政策轉彎後又挨轟。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政府同意普發現金1萬元,原本行政院研議增設「不領取」選項,遭批評是「擾民」,昨(23日)又確定維持原有領取管道,政策轉彎再度引發爭議。對此,資深媒體人黃𬀩瀚直言,行政院長卓榮泰之所以會被批評,主要還是因爲做每件事前,前因後果沒想清楚。

黃𬀩瀚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表示,立法院早在7月就通過普發現金,那時候卓榮泰就應審慎考慮後續發放細節,並向國人清楚解釋最適合的作法,尤其這已經不是中央第一次發錢,臺灣過去已經有四次現金髮放的經驗。

黃𬀩瀚認爲,當行政院決定發放現金後,雖然部分民衆樂見其成,但卓榮泰卻沒有與反對「傷害國庫」的聲音充分溝通,甚至話說得過於絕對,才導致爭議擴大。黃𬀩瀚也點出中央兩大問題:一是缺乏溝通,二是外界會質疑「搶救國庫聯盟」及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的專業性。

黃𬀩瀚強調,不管有沒有增設「不領取」的選項,只要民衆沒有領取,錢自然留在國庫,領到後若不想使用,也能捐助慈善單位。黃認爲,這場爭議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政決策前,欠缺周全考量與事前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