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懶人包/昔違憲天人交戰、今稱反映民意 卓榮泰大轉彎
▲卓榮泰。(圖/行政院提供)
記者郭運興/臺北報導
立法院於2025年7月11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以來,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於普發現金1萬,始終認爲是違法違憲,甚至還質疑,如果將國家的錢用來普發每人1萬元,民衆可能只會用來「買遙控飛機、買冰箱」,對「國家發展無助益」。
但726大罷免大失敗後,行政院會今(14日)則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根據修正案內容,普發1萬沒有排富條款,只微調發放時程。卓揆態度出現180度大轉彎,《ETtoday新聞雲》依時間序整理普發現金政策爭議,供讀者瞭解。
政策背景
•2025年4月24日:行政院會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整體規模達新臺幣4100億,將用於企業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挹注臺電及勞健保,普發現金並未列入。
行政院長卓榮泰當時表示,把現金髮給每個人是快樂的事情,但對國家長遠整體發展應該有更合理的做法,在國家面臨外交軍事甚至財政重大沖擊時,只用發現金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解決國家問題方法。
•2025年7月3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表示,普發現金「萬萬使不得」,將導致國家在產業支持、穩定民生、維護國安、防災能力、關鍵基礎設施維護及農糧安全儲備等方面的力道變小,並警告在野黨恐再次「掏空國庫、耗損國力」。
•2025年7月1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由國民黨團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該條例匡列新臺幣5450億元的特別預算經費上限,並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普發現金部分必須在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出席會後記者會,強調普發現金「必須舉債1014億元」,內心非常交戰。(圖/記者陳家祥攝)
卓榮泰態度轉變歷程 從堅決反對、「內心交戰」到決定執行
•2025年7月15日:卓榮泰在高雄視察,首次針對立院三讀普發現金的議題表達看法。他質疑,如果將國家的錢用來普發每人1萬元,民衆可能只會用來「買遙控飛機、買冰箱」,這對「國家發展無助益」,表達堅決反對立場。
•2025年7月17日:卓榮泰在行政院會詳細說明財政狀況,強調「內心非常交戰」。他指出,雖然稅收實徵數確實超乎預算達1兆8707億元,但其中有2804億元已撥給地方政府,1957億元依法撥補給特種基金,扣除這些及用於償還債務、減少舉債和特別預算後,目前可運用的歲計賸餘約爲4436億元。然而,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特別條例總額爲5450億,因此,普發現金「必須舉債1014億元」,希望能到立法院說明實際財政狀況。
•2025年7月31日: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轉述,卓揆在政院院會中表示,行政院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三讀通過,會依法公佈生效,但行政院堅持認爲有憲法上、法律上的瑕疵,「也就是說,當立法院無論在預算案或是法律案,要大幅增加政府歲出的時候,必須徵詢行政院意見,同時要找出財源」,未來有必要思考,依照憲法體制尋求憲政機制,適當時間要提出釋憲,以杜絕行政立法上對於權力分立的憲政秩序紛爭。
•2025年8月1日:總統賴清德正式公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其中第三條明確規定普發現金1萬元。
•2025年8月12日:卓榮泰院長表示,既然總統已正式公告並使韌性特別條例生效,行政院將「依照總統所公佈的內容爲準」執行,衡量對產業的支持方案是否調整或增加,至於普發現金等其他部分則「基本上不變」。
然而,對於條例中要求10月底前完成普發現金的時程,卓榮泰坦言「有困難」,過去普發現金,提前做了很多準備作業,但現在是立法院突然加了這個作業,沒辦法提前做準備,政院會努力在條例修正、預算編列後,訂定可執行時間。
•2025年8月14日: 14日行政院會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根據修正案內容,沒有訂定排富條款,但微調發放時程,特別條例原先規範普發現金原訂10月底發放完畢,擬於特別預算公佈後1個月內開始發放,並於7個月內發放完畢。
對於在726大罷免後,爲何民進黨政府對於普發1萬元現金的態度大轉彎一事,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朝野都有反映民意,各行各業遇到美國關稅、風災水災影響,社會需要更多支持。
▼行政院會14日針對《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提出修正條例草案。(圖/經濟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