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沒了! 卓榮泰表態「並非最好方法」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行政院會24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見圖)率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等部會首長召開記者會說明,特別條例全文9條,規畫經費上限高達4100億元,提供企業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挹注臺電還有勞健保。(劉宗龍攝)
行政院今(24日)院會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劃經費上限高達4100億元;據瞭解,特別條例預算得移用前年度歲計賸餘或舉借債務支應。至於針對在野黨先前提出的「普發現金1萬元」,行政院長卓榮泰迴應,在此時國家面臨這樣的外交軍事甚至財政重大沖擊時候,只用發現金的方式,並不是他認爲現在最好的解決國家問題方法。
媒體詢問先前在野黨有提出要普發一萬元,財源依據是歲計賸餘支應,現在編了4100億元,是不是代表普發現今1萬無望?卓榮泰迴應,當然把現金髮到每個人手上,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對國家長遠整體發展而言,應該有更合理做法,現在4100億的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涵蓋面是多麼的廣,讓國家的資源用在最有需要的地方,這纔是把資源善用。
卓榮泰續說,尤其這一次非常強調,在之前就設定好對弱勢的補助,弱勢族羣的照顧跟關懷服務一直是這個社會極爲重要,自己常說把1萬元發到每一個國人手上,倒不如把5000元發到手上沒有5000元的人身上,用這樣的概念,把弱勢先照顧起來。
另外,卓榮泰提到,但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臺灣又是處於遭受到中共極力侵擾的一個動態地區,也要維持臺灣的安全跟韌性,「因此,我們不認爲用一個法案把未來的歲計賸餘固定化使用是好的方式。」
卓榮泰續指,在此時國家面臨這樣的外交軍事甚至財政重大沖擊時候,只用發現金的方式,並不是他認爲現在最好的解決國家問題方法,所以希望這4100億經過特別預算內容合理的說明,得到國人更多的肯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