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體育經濟 勾勒臺中新藍圖
下午場高峰對談由中國時報副社長暨總經理王儒哲主持(圖中),以「從體育經濟到智慧城市:投資臺中的未來」爲題,與臺中市經發局局長張峰源(左二)、大魯閣實業運動親子事業處協理許耀懋(左一)、巨大集團執行長劉素娟(右二)、3x3籃協理事長吳同喬(右一)對談。圖/林勝發
工商時報《大臺中智慧城市論壇》邀請與會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從體育經濟出發,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打造臺中城市新藍圖。臺中市經發局長張峰源表示,發展體育經濟,關鍵在於「市場、場域與產業」三面向,臺中都已具備;巨大集團執行長劉素娟、3X3籃球協會理事長吳同喬、大魯閣實業運動親子事業協理許耀懋,則剖析臺中透過整合場域、運動產業與科技運用,助攻運動經濟動能。
本場高峰對談主題爲「從體育經濟到智慧城市:投資臺中的未來」。張峰源指出,臺中每年估有200多億元的運動經濟產值,擁有龐大的運動經濟市場,且臺中已開發多座指標性場館,如洲際棒球場及興建中的大、小巨蛋,還有水湳規畫中的超巨蛋,預計2030年完工,未來將可提供世界級賽事與大型活動場域;臺中還有成熟的運動產業,除了自行車,還有臺灣製造出口的各類運動器材,「臺中無論市場、場域與產業皆具備,運動經濟前景可期!」
劉素娟則表示,臺中市府已成功打造一個優質的運動與體育場館平臺,爲市民提供了多元且完善的運動空間。接下來,企業應該發揮社會責任,積極號召員工共同參與,市府也能同步邀請市民一同投入這些運動活動,讓全民共同活化這些設施,「當企業員工與市民廣泛使用這些場域,不僅能提升使用效能,更有助於未來設施的優化與升級。」
劉素娟強調,隨着參與度提高,也將吸引更多企業投入資源,進一步擴大運動平臺的發展,帶動運動經濟與相關產業的成長。透過這樣的良性循環,企業、市民與政府三方將共同推動城市的健康文化,達成「全民運動、全民健康」的目標,這正是市府推動運動政策的核心理念-透過共建共享,打造一個永續發展、健康樂活的運動城市。
吳同喬分享,3x3籃球近年在國際舞臺崛起,不僅納入奧運正式項目,也因其快節奏、高互動性,成爲年輕族羣最熱衷的運動之一,這種特性與智慧場館、數位科技的結合,更加速體育產業的轉型升級。首先,智慧場館能實現即時數據分析、觀賽體驗優化與遠端轉播,體育活動轉而擴展爲內容經濟與流量經濟的一環;結合AR/VR、AI裁判、互動直播等科技,更能提高觀衆黏着度與企業贊助誘因。
其次,體育賽事本身即爲地方經濟的引擎,像3x3籃球這類中小型、高頻率賽事,更適合與地方市集、學校、商圈整合,形成可持續的運動生活圈。以臺中爲例,擁有強大的科技製造能量與完善交通設施,若能結合智慧場館、在地IP打造與國際級賽事導入,有機會成爲「智慧運動城市」的典範。
許耀懋認爲,運動已從單純體能活動延伸至科技娛樂與數位消費,如虛擬棒球、高爾夫體驗,讓運動更有趣;他分享大魯閣透過導入數位代幣,可追蹤用戶使用行爲,強化回饋與促銷策略。許耀懋強調,運動設施可以改變消費者習慣,可促進遊逛式等衍生經濟,並對地方經濟做出貢獻,爲城市發展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