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廣無人機“種地”,浙江勾勒“農業+低空經濟”新藍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柳寧馨 實習生王梓欣 杭州報道

浙江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先從農村突破?

試想這樣一些場景:新農人們遠程操作,讓無人機穿梭在大片梨園中授粉;新鮮楊梅在果園被摘下,由無人機快速運送至山間民宿;遊客乘坐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穿過農田、山谷、海島,上演鄉村環遊記……

目前,浙江農業農村領域3年低空經濟發展藍圖已定。《浙江省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明確從打造應用場景、強化支撐保障等方面發展低空經濟。

整體來看,浙江重點提出了農業農村領域六大低空經濟場景,分別是生產作業、監測、服務、運輸、治理、農文旅消費。

在生產作業場景上,浙江將推動無人機“宜飛則飛、應飛盡飛”,例如,在梨、香榧等特色作物上,浙江鼓勵用無人機授粉和綠肥作物等播種。在物流場景上,浙江將大力發展楊梅、山地蔬菜、水產等短保鮮期、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產地直達餐桌”低空運輸服務。

浙江計劃到2027年,全省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發展新基建、新應用、新格局基本形成,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農用無人機配置全覆蓋,全省農用無人機保有量1萬臺以上,農用無人機作業面積6500萬畝次以上,建設農業生產“低空+地面”一體智能監測點100個,無人機鄉村巡查巡檢村域覆蓋率30%以上。

無人機加速“智慧農業”進展

農業農村領域是浙江低空經濟最早應用領域之一,植保飛防、田間管理等應用場景較爲成熟。

儘管浙江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浙江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省。浙江地貌結構爲“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和丘陵佔比較大,平原和盆地較少。浙江農業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在全國排在前列,擁有青田的稻魚共生系統、湖州的桑基魚塘系統等5項農業文化遺產,數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的自然稟賦提供了山、海、江、湖等豐富資源,爲低空載人、低空物流等場景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條件。

如今,浙江農業又要在低空經濟上繼續創新,有哪些重點?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農用無人機配置全覆蓋,全省農用無人機保有量1萬臺以上,農用無人機作業面積6500萬畝次以上。

新興場景打造方面,浙江將針對農業低空監測、低空服務、低空運輸和農村低空治理、低空農文旅消費等方面,給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例如,發展農作物種植規模、長勢、病蟲害、災情等飛行智能監測,擴大無人機在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整治巡查、種糧補貼覈實、水產養殖灘塗規劃、農業保險快速查勘定損等場景應用,發展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觀光、熱氣球環遊、滑翔傘運動等低空農文旅活動等。

隨着“一機多用”、智能自動等技術不斷完善,使用成本、門檻不斷降低,無人機使用正從以飛防組織爲主,轉向農業大戶自持並重,進一步加大了推廣應用潛力。除了常見的無人機在播種、施肥等方面的應用,立足低空領域,浙江省各地在農業低空經濟實踐中“起飛”迅速。

在浙南山區,專業飛防植保服務隊已組建,爲山區農戶提供“播種、打藥、施肥、授粉、吊運”等點單式服務。

低空物流主要針對急、快、貴、險(特殊場景)等的市場需求。在浙江桐廬縣,低空生鮮快送隨着發達的民宿業發展起來。有家庭農場利用無人機運送新鮮水果至山間民宿,耗時從40分鐘縮短至3分鐘。桐廬當地也依託“三通一達”總部集聚優勢,開通鄉村物流航線7條,構建起鄉村低空物流網絡。

在浙江安吉縣,當地引入無人機物流,將新鮮採摘的茶葉快速運送到加工廠,解決茶園山區交通不便的問題,運輸時間由此前的2小時縮短至20分鐘,極大保證了茶葉的新鮮度。

可以預見,低空經濟在農業農村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無人機也正爲鄉村破解“誰來種田”的根本之問。

低空經濟場景落地之問

回到低空經濟這一產業本身,從農村開始場景落地,商業化前景如何?還是說,城市場景是低空經濟最具潛力的增量?

我國民航局在《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中提出“先郊後城、先貨後人、先隔離後融合”,亮明低空經濟要走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之路。

2月18日,在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舉辦的“謀劃低空經濟城市場景,推動商業化項目落地”的研討會上,多位專家探討當前低空經濟場景建設的痛點和難點,提出重視通過技術支撐和管理運營來加強低空經濟場景建設,除了城市場景,還需要關注山區、海島等其他場景。

此前,杭州已經入選中央空管委開展eVTOL的六大試點城市,未來將在物流配送、餐飲服務、醫療救護、應急搶險、低空文旅等領域開展場景應用,相關的試點經驗也將進一步推廣到浙江的山區、海島縣。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改革和發展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吳駿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物流企業在浙江佈局低空經濟物流配送,但目前反饋杭州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低空物流無人機的運營成本比較高,這些物流企業還在貼錢做低空配送業務,同城配送價格在12元一單,跨城配送價格在30~40元一單,“隨着航線網絡完善、配送規模提升、技術迭代帶來無人機成本下降後,未來盈利有很大希望,因此,低空物流是值得期待的。”

當前,在黃山、長城等客流量較大的景區場景中,無人機配送外賣成爲一個快捷又高效的物流模式。

吳駿毅提到,浙江這兩年一直在考慮拿出一些商業化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但從目前看,做增量場景還需要長期投入,也需要有一些存量結構的優化,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例如,浙江省屬國企將考慮在鐵礦石堆場運用了無人機協助巡檢,特別是當鐵礦石堆存規模從百萬噸量級提升到千萬噸、億噸量級時,無人機的運用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這是潛力很大的應用場景。

此次《行動方案》還提出,以縣域爲單位開展“低空+農業”場景打造和創新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試驗地,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涉農縣積極爭取省級低空經濟試點。

不過,浙江發展低空經濟,還缺龍頭企業,也缺專業人才。僅從農業農村領域看,浙江無人機飛手仍然有較大人才空缺。

浙江低空經濟製造業仍缺少在產業鏈中有話語權的龍頭企業,高價值環節的影響力也不足,大多數仍爲零部件、材料相關的企業。同時,浙江省內低空經濟企業集聚效應不強,配套的上下游資源不足,相關製造業產業鏈有一定的環節缺失。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走訪杭州市餘杭區“中國飛谷”部分低空經濟企業瞭解到,多數入駐的企業爲下游的應用和運營公司,飛行器製造相關的企業還遠遠不足,這也是當地期望招引企業的方向——讓更多低空經濟製造業企業聚集起來。

《行動方案》還提出,浙江省將加快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低空經濟市場主體,鼓勵各地招引省外優質資源來浙投資,打造本土“鏈主”企業,同時開展飛防等社會化服務,提升農用無人機作業數據管理能力,加強低空經濟科技研發,強化低空經濟人才培養。

浙江還將支持企業與省內高職院校聯合開展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人才培訓,計劃到2027年,全省累計培訓無人機飛手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