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培訓機構“跑路焦慮”!成都開展專項行動整治預付式消費糾紛
治什麼?
針對問題頻發領域出臺專項措施
近年來,學科類校外培訓領域預付式消費問題頻發,出現商家“捲款跑路”、設置“霸王條款”、收款不退等現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市場的正常秩序。
今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並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爲消費者和經營者提供明確的法律指引,助力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成都市也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當前正值暑假開啓節點,紅星新聞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成都將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式消費糾紛專項整治行動,全面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經營行爲,強化預收費資金監管,打造“監管護航 預付無憂”消費場景,完善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持續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具體而言,將依法依規對預收費監管未達要求、隱形變異培訓等違規行爲從嚴執法、從重處罰、從快曝光。此外,對於“地下”“換馬甲”“以教育諮詢之名行學科培訓之實”等無證培訓機構,要立即停止辦學行爲,並會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置。
怎麼治?
多方面入手規範市場秩序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將從暢通糾紛速解通道、探索實施積分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多管齊下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處理渠道方面,成都將細化培訓機構分類清單,暢通與12345服務熱線、市長熱線等信訪平臺的訴轉直通,在成都發布《民聲迴音壁》,成都電視臺《今晚800》等欄目組開設專題、留言板,收集市民意見建議;市級層面建立“接訴即辦”快速響應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提級提速處置糾紛。
培訓機構管理方面,成都將出臺《成都市校外培訓機構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暫定)》,從資質合規性、安全管理、資金監管、教學質量、社會評價等維度量化評分,推進構建“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培訓生態,讓消費者安心評價。
宣傳引導方面,將在培訓機構醒目位置公示收費標準、退費流程、監管賬戶信息等內容。此外,成都將充分發揮培訓協會效能,發出合規經營等倡議書,推動培訓行業走向“他律+自律”並行,讓消費者省心報名、舒心培訓。
如何付?
“先學後付”餘額隨時可查可退
這樣的預付式消費您是否放心?“掃一掃”充值資金將直接進入監管賬戶,消費每發生一筆,賬戶即扣款一筆,商家相應到賬一筆,餘額可隨時查詢且支持退款。消費者既能享受充值優惠,又能避免資金因商家經營問題而損失,實現“既能享充值優惠,又可保資金安全”。
▲天府通先學後付(微信掃碼)
▲全國監管平臺
▲天府通先學後付家長操作流程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如確需參加校外培訓,報名和繳費,市民可通過天府通“先學後付”小程序或者“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家長端”App進行,並向培訓機構索要正規發票。特別要注意的是,一次繳納培訓費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交費時間不超過3個月或60課時,非學科類培訓一次性繳費不超過5000元。凡是培訓從業人員通過微信、支付寶、現金等方式收取培訓費及未存入監管賬戶的,均屬違規收費。
同時,要注意查看辦學資質。注意培訓機構是否在其顯著位置公示《辦學許可證》,許可證上標明的信息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此外,也可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查詢其備案信息。凡是沒有取得辦學許可的機構開展培訓均爲違規培訓。
紅星新聞記者 方舟
編輯 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