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中國市場重回增長 關稅政策壓力仍存

中經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公司終於扭轉了此前幾個季度中國市場收入下滑的局面。

美國當地時間7月31日,蘋果公司發佈了截至6月29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相當於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本季度蘋果整體業績強勁,營收創同期新高。

《中國經營報》記者留意到,蘋果中國市場收入相較前幾個財季相比重回增長通道,iPhone營收有同比13.45%的增長。不過,關稅政策帶來的壓力不可忽視。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張萌萌對記者表示,蘋果憑藉iPhone 16系列(尤其是更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Pro機型)史無前例的降價,在“618”大促期間表現強勁。儘管降價刺激了iOS用戶提前更換設備,但這可能會給下半年iPhone 17基礎機型的銷售帶來壓力。

iPhone、Mac業務雙位數增長 iPad和可穿戴業務承壓

具體來看,蘋果在該季度總營業收入爲940.4億美元,同比增長10%。

分產品來看,各產品線銷售情況增減不一。iPhone、Mac和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而iPad、可穿戴設備、家居、配件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iPhone作爲蘋果的核心產品線,本季度表現亮眼,營收達到4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5%。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iPhone 16系列銷量表現出色,相較於去年同期的iPhone 15系列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尤其在現有用戶換機需求方面表現突出,推動了iPhone業務收入的強勁增長。​

Mac產品本季度銷售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4.8%,這一增長得益於MacBook Air新品的表現,新興市場營收與新用戶數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服務業務第二季度銷售爲274.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3.3%。iCloud訂閱用戶持續增加,App Store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

庫克表示:“我們很自豪地宣佈,在第三財季,我們實現了iPhone、Mac和服務的兩位數增長,並在全球各個地區都有所增長。在 WWDC25上,我們很高興地推出了全新的軟件設計,它將覆蓋我們所有的平臺,並宣佈了更多出色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而iPad產品本季度銷售爲65.8億美元,同比下降8.1%,因去年同期新品發佈基數高;同時,公司可穿戴設備、家居、配件業務營收74億美元,同比下降9%。

國補、“618”雙重助力 中國市場正增長

分市場看,本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收達到153.6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7.28億美元,同比增長4.35%。扭轉了過去兩個季度分別下滑2%和11%的局面。這也是蘋果自2023年第三季度(2023財年第四財季)下滑以來首次在大中華區實現銷售收入的正增長。

庫克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增長主要源於iPhone的銷售加速增長,Mac的增長也很可觀。本季度是手機等數碼產品“國補”政策產生影響的首個完整季度,蘋果的部分產品確實受益於“國補”政策。

由於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數碼產品國補範圍限定在6000元以內,第二季度的“618”手機市場,蘋果採取大幅降價策略以滿足國補門檻,例如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直降2000元至5999元,正好卡在國補範圍內,疊加500元國補後到手價僅5499元,在補貼疊加下市場表現突出,這種“高端降價”策略成效顯著。

Canalys(現爲Omdia的一部分)的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4%,蘋果以1010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五,同比增長4%。

Canalys分析師鍾曉磊對記者表示,在“618”大幅降價疊加國補以及今年華爲的Pura 80旗艦機發布較晚(去年華爲Pura 70正好第二季度發,對蘋果形成競爭壓力)等因素下,蘋果第二季度在國內市場的表現還是比較穩健的。

不過,在鍾曉磊看來,蘋果此前較爲激進的降價策略並不會提前透支下半年需求,預期下半年蘋果新品軟硬件上會有大幅升級,有望拉動需求,但此前較爲激進的降價策略,對品牌形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受關稅政策影響 未來業績面臨挑戰

庫克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蘋果2025年第二季度10%的銷售額增長中,約有1個百分點可以歸因於消費者爲了避開關稅而購買更多產品。

蘋果還確認了美國關稅政策導致的庫存調整的挑戰。

庫克表示,蘋果今年第二季度因關稅支出約8億美元,並預計第三季度關稅將達到11億美元。爲了降低關稅影響,蘋果正在優化供應鏈,將在美國採取更多措施。

本季度,蘋果公司毛利率達到46.49%,也受到了8億美元的關稅相關成本影響。

鍾曉磊向記者分析稱,關稅問題加劇了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由於廠商此前提前進行備貨,當前市場呈現出供給遠超需求的態勢,廠商的庫存水平處於非健康狀態。從長遠來看,關稅帶來的進一步影響還體現在廠商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的迫切性。

Canalys研究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廠商在關稅擔憂下持續提前備貨。由於中美貿易談判結果仍不明朗,供應鏈轉移步伐加快。中國組裝的智能手機在美國出貨中的佔比已從2024年第二季度的61%大幅下降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5%。大部分份額由印度承接,印度製造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激增240%,目前已佔美國進口智能手機總量的44%,而2024年第二季度這一比例僅爲13%。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