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付消保反詐課堂--警惕“遊戲”陷阱 守護支付安全

(原標題:平安付消保反詐課堂--警惕“遊戲”陷阱 守護支付安全)

近期,一家支付機構的工作人員小李通過風控系統監測到客戶王某的賬戶存在異常。該賬戶在凌晨5點綁定銀行卡後,開始頻繁掃商戶二維碼進行大肆消費,且交易時間與正常營業場所的營業時間嚴重不符。小李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嘗試聯繫客戶王某。

撥通電話後,接聽的卻是一名9歲的小朋友。經過耐心安撫和溝通,小朋友終於說出實情。原來,他在早上偷偷使用爺爺的手機打遊戲時,遇到一位網友聲稱可以教他免費領取遊戲皮膚。由於遊戲皮膚對小朋友來說價值較高,他便信以爲真。然而,在領取過程中,該網友突然翻臉,以"未成年人打遊戲和領取皮膚是違法的"爲由,要求小朋友查看手機提供爺爺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及短信驗證碼,並威脅如果不提供就會抓走其父母。出於恐懼,小朋友被迫泄露了信息,且因害怕未敢告訴家人,導致銀行卡被盜刷。

幸運的是,小李及時發現了異常並採取行動。在小李的引導下,小朋友的家長及時報警,支付公司也迅速採取交易攔截措施,成功避免了資金損失。

風險提示:

1.謹防“免費領取遊戲皮膚”等網絡詐騙。網絡上聲稱可以免費領取遊戲皮膚的信息,往往是騙子的誘餌。遇到類似情況時,切勿輕信,應立即向家長或監護人求助。

2.不要相信“打遊戲違法”等威脅性言論。雖然未成年人應合理控制遊戲時間,但打遊戲本身並不違法。遇到此類威脅時,要保持冷靜,及時向家長或警方求助。

平安付消費者權益保護提示:

1.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通過電話、短信或網絡提出的索要個人信息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身份證、銀行卡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時,要提高警惕。

2.設置支付賬戶安全驗證。建議爲手機和支付賬戶設置指紋或面部識別等多重驗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擅自操作,降低被盜刷的風險。

3.妥善保管個人敏感信息。不要將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信息存放在手機相冊中,避免被他人獲取。

4.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家長應定期與孩子溝通網絡安全知識,教會他們識別電信詐騙,增強防範意識。

5.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機制。家長應與孩子保持開放、信任的溝通渠道,讓孩子在遇到可疑情況時能夠及時向家長或警方求助,避免因恐懼而隱瞞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