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二代健保補充保費「480萬小資族扛黑洞」 她揭郭臺銘股利要繳這數字

王婉諭痛批政府「找錯對象」,要由480萬名小資族分擔龐大的健保黑洞,卻讓上億股利大戶享有封頂優惠,「這根本不是量能課稅,而是柿子挑軟的吃!」。記者杜建重/攝影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新制引爆民怨,衛福部長石崇良昨天中午還親上火線開記者會,大約七小時後就被行政院院長卓榮泰下令踩煞車。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昨(6)日在臉書發文痛批政府「找錯對象」,要由480萬名小資族分擔龐大的健保黑洞,卻讓上億股利大戶享有封頂優惠,「這根本不是量能課稅,而是柿子挑軟的吃!」

王婉諭指出,根據衛福部草案,年度累計股利超過2萬元(約每月1667元)就須繳補充保費,估計受影響民衆約480萬人。以臺股平均4%殖利率推算,只要持股50萬元,就可能被課稅。

「這是一個工作幾年、努力存錢的年輕上班族,就可能被納入的門檻,」她說,這顯然不是針對高所得者,而是鎖定中產與小資族羣開刀。

王婉諭進一步指出,草案中補充保費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但即使如此,富豪實際負擔仍極有限。她舉例,若以今年可領約100億元鴻海股利的郭臺銘爲例,若無上限應繳2.11億元保費,但設上限後僅繳105.5萬元,「整整差了 200 倍!」

「結果是480萬小資族要貢獻100至200億元,而1,000名大戶只增加6億元,這叫量能付費嗎?」王婉諭質疑。

她指出,股利本爲公司繳過20%營所稅後的盈餘,股東領取後再繳綜所稅,如今又加徵補充保費,等於「剝三層皮」。「如果真要照這邏輯,那是不是其他資本利得也要納入?」她說,政府以「行政成本太高」爲由避開高資產族,反而選擇「最好欺負的」小資族羣,是政策方向錯誤的根本問題。

王婉諭認爲,問題根源在於2013年上路的「二代健保」制度,原本應實施「家戶總所得制」,但因改革阻力過大,最終推出「變形版」補充保費機制,導致分攤不均。「蔡政府上任前曾主張回到家戶總所得制,如今卻毫無進度。」她呼籲行政院應停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做法,「開源必須全面改革,不能再拿中產階級當提款機。」

目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暫緩推動」補充保費調整方案。王婉諭則強調,「既然政策已暫緩,就請行政院正視根本問題,打開過去的政策白皮書,重新啓動健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