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480萬人變提款機」 她曝郭臺銘要繳多少:是200倍
▲衛福部研議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方案。(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衛福部研議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方案,其中利息、股利、租金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針對健保補充保費,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這個方向根本是錯的,「找中產階級、小資族開刀,不過是推遲面對問題的時間,把480萬人當提款機」。
王婉諭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找小資族扛健保財務黑洞?找錯人了!」她是奈米存股族,這次補充保費的調整草案,對她影響其實不大,但她要爲受到影響的480萬民衆發聲,因爲這個政策方向根本就是錯的,「健保找財源,政府找錯對象了」。
王婉諭進一步指出,「年度累計2萬元的門檻,等於每個月只要領1667元股利就會被課補充保費。衛生福利部希望從這 480 萬人,增加100~200億的補充保費收入。這是什麼概念?以臺股平均4%殖利率計算,只要有50萬元的股票投資就會達標。這是一個工作幾年、認真存錢的年輕上班族,很可能就會被納入的門檻」。
如果是領很多股利的大戶呢?王婉諭表示,「扣繳上限從1000萬提高到5000萬,1000名高所得者,預計增加多少6億元保費收入。480萬小資族要扛100到200億的增收目標,而1000人的大戶卻只要扛6億。這是『量能付費』嗎?」
王婉諭認爲,「如果真要從股利所得多課補充保費,爲什麼不直接取消扣繳上限?爲什麼年領上億股利的大戶,只要扣繳5000萬就封頂?以今年可領到約100億鴻海股利的郭臺銘來說,不設上限,要繳 2.11億的補充保費;5000萬上限的話,只要繳105.5萬,整整差了200倍!」
王婉諭接着說,更讓人質疑的是,「從股利收補充保費的合理性」,因爲「股利,是公司已經繳過20%營所稅的稅後盈餘。分給股東後,股東要繳綜所稅,現在還要繳補充保費。這已經是剝三層皮了。如果真的把股利剝三層皮,那是不是要考慮一下其他的資本利得?」如果只是因爲「影響範圍太大、行政成本太高」,就找小資存股族開刀,不免讓人覺得柿子挑軟的吃。
王婉諭也點出問題的源頭,「說穿了,今天的困境,根源就在2013年上路的二代健保。當初歷經扁、馬兩任政府規劃的『家戶總所得制』,因爲『因改革幅度甚大,不易凝聚社會共識』,最後只好推出了奇形怪狀的變形版二代健保,把六大類所得拉出來單獨收補充保費,既不能真實反映家戶負擔能力,又製造了一堆不公平」。
王婉諭接續指出,「蔡英文政府上任前,也再次主張朝向『家戶總所得制』的改革方向,但沒有具體進度。健保的財務很困難,不全面改革開源,是很難持續下去的。找一些小財源來幫健保續命,找中產階級、小資族開刀,不過是推遲面對問題的時間,把480萬人當提款機。」
最後,王婉諭表示,她有看到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補充保費政策,那既然這樣,就請行政院不要在細微末節上打轉,「打開過去的政策白皮書,重啓健保改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