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全躲不掉…利息、股利、租金超過2萬都要課!
健保補充保費結算制引發關注,未來利息、股利、租金年收超過2萬元即課2.11%,市場出現資金重整動向,不配息ETF與海外資產成爲暫時避風選項。本報資料照片
被網友形容爲「政府開源新絕招」的健保補充保費改革,確定將啓動修法程序。衛福部預告最快116年實施,只要一年內利息、股利、租金累計超過2萬元,就要繳交2.11%的補充保費;連獎金也納入計算,超過基本工資4倍(約11.4萬元)就必須繳。
新制最大變革是採「年度結算制」,不再以單筆金額判定是否繳費,過去靠拆單分散利息避稅的方式將不再可行。衛福部指出,這次改革同時將補充保費的扣繳上限由1000萬提高至5000萬,預估可替健保挹注約100至200億元。
學者指出,結算制雖有助公平與防堵漏洞,但將提高行政成本與社會反彈壓力。立委多持審慎態度,民進黨認爲制度方向正確,應兼顧弱勢減負;國民黨與民衆黨則批評,形同「變相加稅」,政府應說明負擔比例與財源運用。
政策公佈後,投資圈與房市族羣出現明顯反彈情緒。多數民衆對補充保費結算制的方向感到擔憂,認爲負擔範圍過廣,等於讓所有有額外收入的人都被納入。社羣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年收兩萬元門檻」,從配息ETF、租金收入到高額獎金族羣,都被視爲可能受到波及的對象。許多人指出,這項制度可能使部分中產階級與退休族首當其衝,也有人開始評估如何在新制度下重新規劃收入結構。
隨着股利與租金收入被納入計算,市場出現資金重新配置的跡象。一部分投資人開始轉向不配息ETF,或將資金移往海外市場,希望避開額外扣繳風險。由於海外所得仍享有七百五十萬元免稅額,目前被視爲相對安全的選項。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