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哀號!健保補充保費擬大改 「不敗教主」揭陷阱曝解方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鄺鬱庭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被稱爲「不敗教主」的投資達人陳重銘,近日在臉書發文提醒股民,健保補充保費新制擬於116年上路,將優先從「利息、股利、租金」開徵,並改採年度結算制度。對存股族而言,恐怕會受到影響,他也以簡明試算、實例分析,指出可能造成的困擾與節稅方向。
陳重銘在粉專指出,目前補充保費的「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費率維持2.11%。他舉例說,「假設年領2000萬股利,原本上限是1000萬,只需繳21.1萬元,但若上限提高至5000萬,則需繳42.2萬元。」
不過,他也指出,對於股利大戶而言,補充保費只是「零頭」,真正吃重的還是所得稅,「所以通常會開設投資公司節稅,投資公司也不用繳交補充保費。」
接着,他分析新制「年度結算」的影響,「目前是單筆計算,如果月月領1.99萬元ETF配息,因未達2萬門檻免繳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一年下來23.88萬元,就要繳近5000元補充保費。」他也質疑,若改爲年結制,「過去補充保費都是直接從股利中扣除,如果改成隔年申報,恐怕更擾民。」
至於如何節省補充保費,提醒「費率2.11%並不高,沒必要刻意避稅。」例如除息前賣出避開配息雖可免繳補充保費,但若股價填息上漲,「反而賠更多」。
他建議投資人「挑選配息少但獲利成長的公司」,像臺積電配息少、補充保費低,股價因獲利成長持續上漲,「又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價差獲利免稅」。
他最後直言,股利要繳補充保費其實「有爭議」,因爲股利並非穩賺,「萬一貼息賠錢還要繳費不合理」,並指出制度上的矛盾,「除息參考價是扣掉股利,那股利怎麼又變成所得?」他無奈笑說「反正講到錢永遠贏不過政府,乖乖聽話就對了,就當作愛國,健保制度也不是沒優點。不然就去開投資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