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麪不是腎臟毒藥?醫喊吃錯才傷腎 夜間吃、煮太久都錯

醫師指出,泡麪不是完全不能吃,也不是腎臟毒藥,但如果吃錯方式,真的會讓腎臟提早報銷。(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人愛吃泡麪,過量食用會增加腎臟負擔。醫師洪永祥指出,泡麪並不是完全不能吃,也不是腎臟毒藥,但如果吃過量、吃錯方式,就會讓腎臟提早報銷,除了不要喝光湯、不要天天吃之外,也儘量不要在夜間吃,否則會影響腎臟修復。此外,也別煮過爛讓澱粉過度糊化,導致升糖指數變高,更傷害腎臟。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指出,泡麪屬於高鈉、高熱量、高食品添加的加工食品,如果經常把泡麪當主食,就會縮短腎臟的壽命,但泡麪並不是完全不能吃,重點是吃對方法,才能減少腎臟負擔。

洪永祥表示,一碗泡麪湯裡的鈉含量可能高達1500至2000毫克,絕對不能喝光光,最多隻能喝1/3,一週吃泡麪的次數也別超過兩次,更不可以一次吃到兩包以上,調味包能減少攝取更好。

洪永祥表示,若是吃不飽,可以多添加高麗菜、玉米筍、青江菜等蔬菜,以及優質蛋白質的食材來增加飽足感和營養,若不方便添加,也可以吃蘋果或是芭樂來增加纖維量。但要切記,不要再加火腿、香腸、貢丸等高磷、高鈉的加工肉品,也不要邊配珍珠奶茶、含糖手搖飲或碳酸飲料,增加腎臟負擔。

過期半年的泡麪還能吃嗎?洪永祥指出,過期泡麪吃下肚,除了急性腸胃炎感染的風險外,更有各種急慢性腎損傷的風險,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吃。此外,食用泡麪的時間點也很重要,深夜特別傷身,夜間是腎臟修復時間,熬夜又高鈉飲食,就會讓腎臟超載,若要吃就要儘量在白天食用。

泡麪煮法也很重要,洪永祥指出,泡麪煮到軟爛很不健康,澱粉過度糊化會讓升糖指數變高,導致血糖快速上升,煮3分鐘就差不多,記得多加蔬菜等膳食纖維來延緩升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