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氏症治療成國際標竿 醫喊盼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
臺灣龐貝氏症協會今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記者會。記者李青縈/攝影
一名剛出生男嬰,父母爲買保險考量,僅作公費篩檢,不願自費檢驗,沒想到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發現有罕見疾病龐貝氏症,差點錯過治療時間。醫師呼籲,臺灣在龐貝氏症治療已經領先其他國家,治療時程迅速,呼籲政府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不只早期治療效果佳,更可以降低長期醫療支出。
龐貝氏症是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常見症狀如臉部肌肉無力、心臟肥大、嚴重肌肉無法導致無法爬坐等;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新生兒有高達90%無法存活至1歲,生命宛如進入倒數計時。4月15日爲國際龐貝氏症,臺灣龐貝氏症協會今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記者會,理事長鄧慧娟說,我國在龐貝氏症治療已成國際治療標竿。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我國在龐貝氏症治療領先國際,根據健保署統計,嬰兒型患者的18個月存活率,從過去僅有的2%大幅提升至97%,展現健保資源在罕病治療上的效益。然而,縱使接受藥物治療部分患者仍出現功能退化,因此2年前又收載第二代新藥,療效更加目前已全面換藥。
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楊佳鳳表示,我國新生兒臺出生平均9.7天內開始接受酵素治療,已經是世界紀錄,雖然顯著提升預後效果,但仍期待政府應將龐貝氏症篩檢納入公費,否則因爲一旦錯過新生兒階段的篩檢與診斷,等到症狀明顯出現時,往往已錯失治療黃金期。公費篩檢更有助於降低長期醫療支出。
陳莉茵也說,龐貝氏症新生兒出生3個月內就要手術,新生兒父母已有8成願意都願意自費篩檢,希望國健署納入公費篩檢,也讓新生兒不用冒着生命等待保險投保,可以列爲排除項目。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說,目前新生兒常規篩檢中有18項屬於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發生率4萬分之1,國健署並非不要,但仍需要考慮藥物是否到位、遺傳資訊、衛教資訊等還在持續討論中。
臺灣龐貝氏症協會今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記者會。記者李青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