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港演習戰爭應變 預防北約、俄國衝突
鹿特丹是歐洲第一大港,每年貨物吞吐量約4.36億公噸。(路透)
歐洲最大港鹿特丹正加緊防災準備,預留空間容納載運軍事物資進港的船隻,並規劃運輸路線,以防萬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俄羅斯爆發戰爭時緊急應變。鹿特丹港務局執行長西蒙斯表示,該港正與鄰近的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協調,防範若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作戰物資送達時,該如何處理。
西蒙斯受訪時說:「不是每個碼頭都適合處理軍用物資。如果必須輸運的物資數量很大,我們得請安特衛普或其他港口分擔一部分運能,反之亦然。我們愈來愈不把對方看作是競爭對手。當然,必須競爭時也得競爭,但我們在能合作的領域攜手合作。」
鹿特丹的行動只是此刻整個歐陸紛紛備戰的縮影。歐盟正草擬一項規模上看8,000億歐元的重新武裝計劃,在美國總統川普對歐盟予取予求之際,努力做到防禦武器自給自足,並設法嚇阻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俄烏戰爭進入第四年時轉移攻擊目標。
荷蘭和北約盟國已承諾,將把軍費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提高到5%。5月時,荷蘭國防部長宣佈,鹿特丹必須應北約要求,騰出空間接納多艘載運軍事物資的船艦進港。貨櫃碼頭是鹿特丹港唯一能將軍火從一艘船安全移往另一艘之處,該港在2003年起的那場波灣戰爭、甚至在冷戰顛峰時期,也備受倚重。
北約秘書長呂特6月警告,俄羅斯可能在2030年之前,對北約成員國發動攻擊。
鹿特丹是歐洲第一大港,每年貨物吞吐量約4.36億公噸,每年接納2.8萬艘海運貨輪,以及9.1萬艘從德國和歐洲內陸透過河川水運的船隻。自從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來,鹿特丹港已流失約8%的貿易量,主要是石油貿易。
安特衛普是歐盟第二大港,每年處理2.4億公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