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科技巨頭CEO:別學美國AI砸大錢,DeepSeek已走出新路
財聯社7月4日訊(編輯 趙昊)歐洲科技巨頭的CEO最新表示,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競爭時並不需要大量建立數據中心,這一說法與上月黃仁勳訪歐時提出的說法相悖。
當地時間週四(7月3日),德國思愛普公司(SAP)首席執行官柯睿安(Christian Klein)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真的需要建五個數據中心再把高性能芯片放進去嗎?”
“這是歐洲現在所需要的嗎?我對此表示懷疑。”他指出,訓練大語言模型確實需要大量能源和算力,但如今這些模型正在快速“商品化”。“DeepSeek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DeepSeek年初發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R1,憑藉較少算力資源實現了和全球頂尖AI模型相當的效果,打破了“堆算力”的傳統路徑。
相比“造模型”,柯睿安認爲,歐洲的汽車和化工行業應該探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來提升自身業務。
軟件商SAP是歐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正專注於讓AI爲企業所用。目前,歐洲在AI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遠落後於美國,投入也明顯低於美國、中東等地區。
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啓動“史上最大規模”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星際之門”,由OpenAI、軟銀集團和甲骨文公司推進,計劃4年內累計投資5000億美元。
與之相比,歐盟2月份才公佈了設立200億歐元(約合230億美元)基金的計劃,該基金計劃在全歐洲設立5座AI“超級工廠”,用於開發和訓練下一代模型。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上月訪歐期間宣佈了一系列合作,意在提升歐洲的AI基礎能力,這些計劃將使用數千顆英偉達芯片。黃仁勳認爲,歐洲的AI發展被算力短板所限制。
對此,柯睿安表示,盲目追趕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步伐是一種資源浪費。他還指出,SAP正致力於擴大向各行業銷售AI解決方案的業務版圖。
這標誌着柯睿安立場的明顯轉變。在1月份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柯睿安曾稱“星際之門是歐洲的榜樣”,他當時表示“絕對支持”歐洲版“星際之門”。
據SAP客戶服務與交付主管Thomas Saueressig透露,SAP曾與多家德國企業討論聯合申報AI超級工廠項目,但最終這些計劃未能成形。
SAP發言人本週表示,公司“不會以運營方或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而是希望未來能“作爲技術和軟件提供商,參與AI超級工廠類項目”。